2025 年 3 月 25 日,受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升级影响,香港与内地股市呈现明显分化态势。恒生指数期货开盘后短暂冲高,随即遭遇抛压,盘中最大跌幅达 2.65%,最终收跌 2.02% 至 23485 点;恒生科技指数期货跌幅更达 3.25%,失守 5570 点关口。与之形成对比的是,A 股市场在政策支撑下表现稳健,沪深 300 指数 6 月合约微升 0.35%,显示出不同市场对风险的差异化定价。
关税升级冲击港股情绪
此次市场波动源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行政命令:自 4 月 2 日起,对直接或间接进口委内瑞拉石油的国家加征 25% 关税。数据显示,2024 年委内瑞拉原油出口量为 66 万桶 / 日,其中 27 万桶流向中国,美国此举被视为针对中国供应链的又一举措。叠加特朗普此前关于对汽车、芯片等领域加征关税的表态,市场对全球贸易摩擦升级的担忧加剧。
港股市场权重股首当其冲。新能源龙头比亚迪 (HK:1211) 尽管 2024 年第四季度净利润同比激增 73.1% 至 150 亿元,全年营收突破 7770 亿元(约 1071 亿美元),首次超越特斯拉的 977 亿美元,但股价仍承压下跌 3.02%。分析指出,市场对其海外业务扩张的潜在风险担忧,叠加前期高位获利了结需求,共同导致股价回调。另一科技巨头小米集团 (HK:1810) 跌幅达 5.61%,因公司宣布扩大 55 亿美元股票发售规模,引发投资者对股权稀释的担忧。
分化行情背后的结构性逻辑
尽管港股整体承压,但 A 股市场却展现出韧性。中信证券分析指出,当前港股对美营收占比已较首轮贸易摩擦时期显著下降,关税冲击的边际影响或逐步减弱。不过,顺周期、科技与消费板块仍需警惕潜在风险,而电讯等红利资产因风险敞口较低,成为资金避险选择。
从行业表现看,港股市场呈现明显分化:一方面,新能源、科技等高成长板块受关税政策及流动性预期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受益于政策扶持的电讯、公用事业等板块相对抗跌。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海外布局,仍具备长期竞争力。例如,比亚迪 2024 年海外乘用车销量同比激增 187.8%,其 “兆瓦闪充” 技术的推出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
港股未来展望:风险与机遇并存
展望后市,市场人士指出,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是港股最大风险点。特朗普政府若进一步扩大关税范围,可能加剧全球供应链重构,影响出口导向型企业。但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政策支持为市场提供支撑:
政策对冲工具:中国政府已通过 “放管服” 改革、自贸试验区扩容等措施优化营商环境,2024 年新设外资企业同比增长 39.7%,显示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结构性机会: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以及 “一带一路” 沿线市场的拓展,为相关企业提供增长动力。例如,比亚迪与中东主权基金合作,加速海外产能布局。
估值优势:当前港股科技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部分优质企业具备长期配置价值。摩根士丹利建议关注电讯、公用事业等防御性板块,以及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有色金属行业。
结语
在关税阴霾与全球经济转型的双重背景下,港股市场短期仍将面临情绪波动,但结构性机会正逐步显现。投资者需保持谨慎,关注政策动向与企业基本面,把握技术创新与区域合作带来的长期机遇。随着中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与产业升级深化,港股有望在分化中寻得新的增长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