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终于来了。
美东时间4月2日,特朗普政府如期宣布重磅关税政策,对所有国家统一征收10%的基础关税,并对所谓“行为不端”的国家实施高达50%的“对等关税”。这一历史性转折在白宫玫瑰园正式官宣,也让全球市场情绪瞬间反转。
原本不少投资者寄望特朗普“嘴上说狠、落地温和”,但这次并没有所谓“最后一刻的宽容”,这说明特朗普政府并不在意市场的短期反应。
消息公布后,市场立即进入“风险厌恶”模式。美股期指率先暴跌3-4%,跌至去年9月以来低点;美元指数急剧下滑,被华尔街形容为“美元呕吐”;比特币盘中跳水至8.8万美元下方;美债收益率急挫,10年期国债回到去年10月以来最低位;WTI原油跌破70美元关口;黄金则再创历史新高,避险需求爆发。
这远远不是一次‘靴子落地’的事件,反而是新一轮全球谈判前的紧张预热。
在此之际,华尔街机构观点出现了罕见分裂,主要观点围绕几个关键词:关税太高、经济下行、通胀压力、企业利润被压缩、市场可能短期回调,长期看要看有没有谈判空间。
首先,本轮落地的对等关税政策,整体税率水平高于市场预期,平均税率在20%至34%之间,比原来预期的20%更糟,亚洲制造的美国产品很多,尤其是某些芯片制造重要地被征收32%的关税,将严重打击半导体行业利润空间。考虑到美国大量消费品和工业品依赖亚洲制造,这样的税率将显著抬高进口成本,这会让贸易变慢、商品涨价、企业利润变薄。经济会更慢,还可能引发报复性关税,局势会继续升级。
其次,高关税带来的成本推动型通胀,叠加经济增长放缓,形成明显的滞胀冲击。一方面关税会推升物价,另一方面DOGE削减政府支出正在进行,美国经济恐步入“增长放缓+物价上行”的两难境地。部分机构已提前调整配置,如增配高质量信用债、拉长久期,以对冲未来可能出现的基本面恶化与政策迟滞。
Franklin Templeton的Max Gokhman则表示:“如果这次各国无法‘闪转腾挪’,那么我们可能真的要面对一次全面贸易战——这几乎必然导致滞胀。”
短期市场层面,原本部分投资者期待关税方案在最后时刻有所“放水”,但实际落地情况较为强硬,显示出政府并不打算为股市情绪让步。这意味着,未来几周投资者会特别关注公司财报指引,如果利润预期继续被下调,股市会更难走。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有人看到谈判的可能,相比低税率+不断威胁升级,这种高起点反而更有利于后续谈判。未来的政策走向很可能是围绕关税下降展开的国际谈判。倘若如此,反而可能带来情绪修复与市场反弹的空间。因此,部分投资者认为,当前市场可能因关税打压短线回调,但这本身也可能释放出新的“逢低布局”机会。
Charles Schwab首席策略师Liz Ann Sonders提醒:
“企业利润预期已经连续几周下调,现在还会继续。我们可能会很快看到‘经济衰退概率’的重新评级。”
最新调查指出,标普500企业2025年的利润预期已经出现系统性下修,科技、汽车、制造业首当其冲。与此同时,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大幅下行也释放出一个清晰信号:市场正在为更糟的宏观前景做准备。
尽管特朗普的表态强硬,但财政部长Scott Bessent的一句话耐人寻味:
“只要你们不报复,这就是最高的征收额度。”
而前布什政府商务部长Carlos Gutierrez更是大胆预测:
“这些关税可能不会持续到2025年下半年。它们是谈判的起点,不是终点。”
他说得更直白:
“这不是在搬产业回来,而是在为美国争夺全球市场准入。”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是一场高风险的豪赌。一方面,它确实让全球重新坐到了谈判桌前;另一方面,它也让本就脆弱的经济前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正如Reflexivity联合创始人Jan Szilagyi所说:
“市场可以处理坏消息,但最怕的是复杂和不确定性。现在的问题不是消息多坏,而是我们根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