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33.7万辆车,同比下降13%。这一数字远低于市场的普遍预期的36-37万辆,也低于公司内部给分析师的共识预估37.8万辆,更别提Kalshi预测的35.2万辆了。
更糟的是,生产量也从去年同期的43.3万辆下降到了36.3万辆。换句话说,特斯拉不仅卖得少,造得也少。
Wedbush的Dan Ives,这位曾长期力挺马斯克的分析师,都忍不住发文直言:
“这是一次转折点。我们不会戴上玫瑰色眼镜来看待这些数字,它们在各个维度上都是灾难。
马斯克解释称,部分工厂停产升级,准备生产新版Model Y,影响了交付节奏。但这显然不足以解释全球销量的广泛滑坡。真正让市场炸锅的,是马斯克与特朗普的深度捆绑。他不仅斥资2.9亿美元支持特朗普重返白宫,还亲自出任政府效率部(DOGE)领导人,大刀阔斧裁员、减规,这在商界看来或许是效率革命,但在公众眼中,却成了企业站队政治的高风险行为。
更夸张的是,他还在欧洲玩火,2月公开为德国极右翼政党AfD站台,激怒了不少本地消费者。由此带来的,是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集体抵制、抗议、甚至部分门店遭遇破坏行为。
一边是CEO玩政治、另一边产品口碑受损,消费者自然投票用脚。特斯拉公布Q1交付数据时,股价一度大跌6.4%,后在马斯克可能退出政府职务的传闻下反弹收涨5.31%。
在欧洲,特斯拉的市占率几乎被腰斩,从去年的17.9%跌到9.3%;在德国,甚至从16%跌到4%。在中国市场,3月销量同比下降11.5%,一度引以为傲的上海速度开始被比亚迪等国产新势力追赶甚至反超。
更具争议的是,加拿大周末突击卖车事件。特斯拉在1月的一个周末声称卖出了8653辆车,从而获得数千万加元补贴。但这笔交易随后遭到加拿大交通部长冻结并调查,真实性成疑。
接下来,特斯拉必须过的三道关
产品更新能否跟上市场节奏?Model Y的改款能否提振销量、Cybertruck能否稳定交付,将决定短期表现。
品牌信任能否重建?马斯克必须在政治和品牌形象之间做出更清晰的取舍,否则CEO的人设可能变成最大的风险点。
海外市场还能守住多少?在欧洲和中国节节败退之际,特斯拉的全球霸主地位岌岌可危,若无战略反击,份额只会继续流失。
特斯拉站在了十字路口,而这一次,路的岔口不在工厂,而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