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跟中国大陆对中概股的审计僵持已久,此前中国监管会副主席表示谈判「总体进展顺利」,但美国证交会官员24日仍强调双方还有「重大问题」。
据路透社报导,周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国际事务主管YJ Fischer指出,目前跟中国大陆跟香港在审计合规性上「虽然取得了进展,但仍存在重大问题」。在2023年之前达成协议已经「时日无多」。
他指出,
美SEC下属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需要在11月22日前完成对中国大陆公司的审计检查,以满足美国要求的最后期限,否则这些公司将于2023年初退市。
YJ Fischer并提到,中国监管部门应考虑将其认为「过于敏感而无法遵守」美国规则的上市公司从美国交易所退市。
美国已在5月4日将88家陆企列入「预摘牌名单」,包括京东、网易、哔哩哔哩等知名企业,5月20日再添上8家企业,加上先前公布的数批企业,至此已有约150家中概股列入该名单之中,占所有中概股的半数。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4月21日曾在博鳌论坛上表示,中国跟美方对审计的谈判顺利,相信不久后能达成合作协议、有信心相关不确定性很快就会消除。
中美监管为何存在冲突?
据BBC报道,2020年底,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签署生效《外国公司问责法案》(The 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该法案要求在美国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外国公司,必须遵守美国的审计标准,否则将面临退市。
3月11日,美国证监会将五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列为有退市风险,被视为导致3月14、15两日中港股市大跌的重要原因。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规定,如果外国公司连续三年未能通过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审计,将禁止这些外企在美国的任何交易所上市。
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是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欺诈案后设立的机构,对上市公司的审计进行独立监管,目的是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通常而言,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都要经过该委员会的审计。不过,这项规定与中国的法律法规相冲突。
会计师事务所在对公司进行审计过程中,将可获取公司的各类资料,并形成审计工作记录,这些材料被称为审计底稿。
中国多项法律法规明确,审计底稿等档案应当存放在境内。理由是涉及到国家机密、信息安全和国家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