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350.13 0.05%
|
深证成指 10513.12 0.09%
|
恒生指数 23217.27 0.04%
|
纳斯达克 17449.89 0.87%
|
日经225指数 35725.87 0.28%
|
以太坊信徒 站内编辑
2285 文章
4188740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外汇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稳住信心!中国财政部向四大国有银行注资5000亿元
2025年03月31日 08:09    
收藏  

3 月 30 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同步发布公告,宣布通过定向增发方式合计募集资金 5200 亿元人民币,其中财政部作为核心注资方参与全部四次增资,累计出资达 5000 亿元。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落实 “增强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 政策的关键一步,旨在通过资本补充提升银行抗风险能力,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

差异化注资方案落地,核心资本充足率显著提升

根据各银行披露的细节,此次融资严格遵循 “一行一策” 原则:中国银行计划募资 1650 亿元,建设银行募资 1050 亿元,两家银行的发行对象均为财政部;交通银行与邮储银行则引入多元战略投资者,前者募资 1200 亿元(财政部认购 1124.2 亿元,中国烟草、双维投资合计认购 75.8 亿元),后者募资 1300 亿元(财政部认购 1175.8 亿元,中国移动、中国船舶集团合计认购 124.2 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交通银行在注资完成后,财政部持股比例将超过 30%,正式成为其控股股东,进一步凸显国家对金融体系的战略支撑。

从资本补充效果看,截至 2024 年末,四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已高于监管要求(中行 12.2%、建行 14.48%、交行 10.24%、邮储银行 9.56%),但面对《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更高要求,以及经济转型期信贷扩张压力,外部注资成为前瞻性布局。静态测算显示,注资后建行、交行、邮储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分别提升 0.49、1.28、1.51 个百分点,为应对潜在风险和扩大信贷投放预留充足空间。

注资背后的战略逻辑:未雨绸缪应对多重挑战

此次注资不仅是短期 “补血”,更是着眼于中长期的系统性安排。近年来,受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调整及净息差收窄影响,国有大行盈利能力承压,2024 年多家银行利润增速趋缓,部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有所上升。在此背景下,通过特别国债注资,既能直接增强资本实力,又能发挥 “杠杆效应”—— 按业内普遍测算的 8 倍资本乘数,5000 亿元注资有望撬动约 4 万亿元信贷增量,重点投向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普惠小微、基建民生等国家战略领域,为经济结构转型提供 “金融活水”。

与 1998 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注资不同,此次政策操作更体现 “未雨绸缪” 的主动思维。当前国有大行经营稳健,主要监管指标处于 “健康区间”,但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国内金融监管趋严(如 TLAC 规则落地),提前充实核心资本可有效防范潜在风险,尤其是为化解地方债务、房地产企业信用问题提供缓冲空间。正如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所言,此举 “为银行在科技金融、绿色转型等新领域的创新发展打开空间,是宏观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

市场影响与长期价值:稳定信心与优化生态

对金融市场而言,注资方案的落地传递出明确的政策信号:国家通过强化国有金融资本实力,稳定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预期。尽管部分投资者担忧增发可能摊薄即期回报,但此次发行价较市价均有溢价(建行、中行、交行、邮储银行溢价率分别为 8.8%、10%、18.3%、21.5%),且主要股东承诺锁定期限,彰显了对银行长期价值的信心。

从实体经济视角,资本充足率的提升将直接增强银行放贷能力,尤其在当前 “稳增长、防通缩” 的关键期,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信贷结构优化。例如,邮储银行明确表示将加大对乡村振兴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交行则聚焦先进制造业和绿色信贷,建行、中行亦计划在科技金融、民生领域加大投入。这些举措与我国 2025 年 GDP 增长目标(5% 左右)相呼应,为抵御外部关税压力、激活内需提供了金融支撑。

结语:筑牢金融 “压舱石”,赋能高质量发展

此次 5200 亿元注资,是我国在复杂经济形势下的一次关键布局:既通过强化核心资本筑牢金融安全底线,又以市场化方式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随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国有大行有望在经济转型中发挥更显著的 “主力军” 作用,为应对短期挑战、实现长期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一 “主动作为” 的政策选择,不仅体现了宏观调控的前瞻性,更彰显了中国金融体系在改革中持续增强的韧性与活力。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财政部「12万亿」救市大招:地方隐债清零计划
   鲁克        2024/11/16 02:13
“新质生产力”成热词 哪些行业标的值得投资?
   以太坊信徒        2024/03/12 03:10
纽约社区银行股价继续暴跌 此前信用评级遭遇新一轮调降
   陆一夫        2024/03/05 03:37
金融环境愈发艰难,中国村镇银行大规模合并进行时
   陆一夫        2024/01/31 07:07
本财报季工商银行利润几乎零增长,四大银行业绩喜忧参半
   陆一夫        2023/10/29 01:44
亚洲顶级金融中心大战:银行家坚守香港 富人涌向新加坡
   以太坊信徒        2023/10/08 06:01
随着空置率上升,美国商业地产行业风险并无减退
   以太坊信徒        2023/06/19 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