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的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无疑是最大的焦点之一,成为被广泛引用的热词。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要任务,是地缘局势压力加大的外部催化,是自身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石。
“新质生产力”一词自中国国家主席在去年9月在东北振兴座谈会首次提出后,于去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被再度提及,到今年1月底成为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的主题,现在被写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一定程度上,“新质生产力”已经上升到国家意志,这是十年难遇的产业投资机会。
中国证监会新主席吴清亮相两会记者会所讲的最重要一句是:“进一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完善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制度。”这是证监会首次积极响应“新质生产力”,足以看出其重要程度。
仔细看政策,可以解读出三个关键词是:创新、质优、先进生产力。通过“创新”,即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质优”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受益的行业将对应在三个方向,这也是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三个方向: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
对于战略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作用逻辑是通过对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实现生产流程本身的提质增效和最终产品的迭代升级,最终达到短板产业国产替代和优势产业扬帆出海的目标,
需重点关注的是,AI大模型不断升级,AI芯片、HBM芯片、AI服务器、光模块/光芯片及交换机等相关产业链的持续受益,沪电股份、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通富微电等在产业链中受益,建议关注。
另外需要关注从通信+算力融合视角关注国产化技术和生态突破带来的结构性机会,包括华为计算产业链、华为智能汽车生态链,以及新型通信技术商用崛起的新生态包括5.5G/6G、卫星互联网、星闪等领域。
二、未来产业,首先是前瞻部署6大新赛道: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然后是打造十大创新标志性产品: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新型显示、脑机接口、6G网络设备、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第三代互联网、先进高效航空装备、深部资源勘探开发装备。
对于未来产业,尚处于技术萌芽期,关注点在于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场景的落地。比如最近备受关注的人形机器人,有厂商发布其机器人已经进入新能源车工厂作业,展示了车身质检图像采集、3D物体定位、安全带监测、贴车标等动作,后续有望在多家车企入场测试。这是很实在的应用场景落地标志着人形机器人行业正从0到1的概念验证阶段,逐步迈向到N的商业化阶段,后续催化值得留意。2024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量产元年,在一些简单重复的工厂劳动中有望率先实现试验性替代工人。建议关注产业链核心壁垒环节的减速器,如绿的谐波等;丝杠,如恒立液压、贝斯特等。
三、具备出海逻辑的方向:既包括传统产业,也包含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等。最具代表性的是“新三样“,即锂离子蓄电池、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当前已经具备一定全球竞争力,产能出海在帮助化解国内产能过剩的同时,还可开拓更多的海外市场份额,以帮助企业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需重点关注的是绿氢产业,在过去一年中光伏、锂电成本快速下降之后,绿氢的成本比预期更快的进入了经济性区间,并有望驱动化工(绿醇、绿氨)、交通(长距离重载运输)、能源(风光消纳、长时储能)、冶金四大下游应用领域的全面脱碳。可以分别关注细分领域1)制氢:华光环能华电重工、科威尔、昇辉科技等;2)储运加氢:石化机械冰轮环境等;3)用氢:国鸿氢能、富瑞特装等。建议重点关注:中国移动、高新发展、英维克、东土科技、移远通信等。
未来新质生产力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长或将提速。现在我们极有可能正处在一个新时代的开端,积极拥抱新的事物和新的发展方向,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才不会轻易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