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中国半导体行业的表现成为一束耀眼的光,在最新一轮的出口数据中展现出了非凡的韧性。
尽管面临美国持续加码的技术封锁,但事实却是,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量不降反升,展现出超乎想象的韧性和潜力。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4年前11个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突破1447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18.8%,创下历史最佳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传统”芯片领域,即那些虽不处于技术创新前沿,但在众多应用场景中不可或缺的半导体产品,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有效弥补了高端市场的空缺,重塑了全球市场份额版图。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中国制造业充分利用成本优势,通过大量出口占领市场高地,尤其在28纳米制程节点取得进展后,加速推进了国内替代进程。
经济学人智库高级中国经济学家徐天辰指出,一旦关键技术壁垒被攻克,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生产和出口的爆发,进而可能引发产能过剩的局面。
整体来看,2024年前11个月,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达到13.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4%,占据全国出口总值的近六成,展现出强劲的出口动力。在新贸易制裁正式实施前,中国企业抢先储备集成电路,这也促成了进口量的大幅提升,达到5014.7亿件,同比增长14.8%。
然而,面对华盛顿最新的全面制裁措施,中国并未退缩。新规针对先进半导体研发能力和人工智能领域实施出口管制,涵盖24种芯片制造装备及三类核心软件。这些措施直接瞄准了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所需的关键部件——高带宽内存(HBM)芯片,禁止美国原产及海外制造的同类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尽管整体出口形势并不如半导体板块那般亮眼——10月出口增长率反弹至12.7%,创27个月新高,但2024年前11个月整体出口依旧下滑6.7%,显示出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与挑战性。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半导体的出口数据显示出中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