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京签署法令承认乌克兰两个地区为独立国家后的24小时内,欧盟、英国和美国共购买了350万桶俄罗斯石油和成品油,按当前价格计算的总价在3.5亿美元以上,此外,西方可能还购买了价值2.5亿美元的俄罗斯天然气,以及价值数千万美元的铝、煤、镍、钛、黄金和其他大宗商品,总金额可能超过7亿美元。
至少从现在看,这种情况将会持续,美国及其欧洲盟友将继续购买俄罗斯的自然资源,而莫斯科也将继续出口这些资源,尽管这两个前冷战对手之间爆发了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最大的政治危机。
双方都很清楚这其中的矛盾之处,西方知道大宗商品是普京的摇钱树,助长他帝国野心和他在很大程度上觉得庆幸的正是超高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但盟友们也意识到,完全停止进口会对自身经济造成伤害,克里姆林宫可能会试图将其自然资源武器化——可能导致欧洲出现停电情况,但它也非常清楚,大宗商品出口是自身的经济命脉。
这是大宗商品市场版的冷战“互保毁灭”(MAD)理论。
对于其他对手——比如伊朗或委内瑞拉——白宫一直都是非常迅速地将石油用作解决地缘政治问题的工具,因此,德黑兰和加拉加斯都不能在世界市场上合法销售石油,不仅是向美国出售,但俄罗斯仍然可以不受限制地向美国出口石油;英国也仍在购买俄罗斯的柴油。
眼下这个时候,无论是莫斯科还是美国及其盟友,将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自然资源武器化都不是经济、政治或军事利益所需,然而,我必须要强调“暂且”二字,西方的首轮制裁——以及克里姆林宫的反应——就是当前态势的反映。
欧盟和英国将目标瞄准了五家中型俄罗斯银行,说它们帮助了克里姆林宫的军事行动,但他们没有去碰对大宗商品贸易至关重要的三大国有银行:俄罗斯外贸银行(VTB Bank PJSC)、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Sberbank of Russia PJSC)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Gazprombank JSC),普京也是一样,他在一个工业会议上说,俄罗斯将“不间断”地向世界市场供应天然气。
对克里姆林宫切断天然气供应的担忧仍然还只是担忧,任何军事上的问题都还局限在那两个由分离主义者控制的地区,远离自东向西贯穿乌克兰的几条大型俄罗斯油气管道:德鲁兹巴(Druzbha)、联盟(Soyuz)、进步(Progress)和兄弟(Brotherhood)管道。运营乌克兰境内天然气管道的公司在Twitter上发文称:“将保持镇定,继续输气。”
受影响最大的是“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这条由克里姆林宫支持的天然气管道经由波罗的海海底,直接连接俄罗斯和德国,柏林方面停止了管道的行政审批程序,实际上是将该项目搁置起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它并没有对这条管道本身实施制裁,无论如何,还没有投入运营的“北溪2号”都不太可能在夏天之前获得批准,柏林方面也没有对“北溪2号”的姊妹管道、遵循完全相同路线的“北溪1号”采取任何行动,“北溪1号”已经输气好几年了,为什么不呢?因为“北溪2号”是空的,“北溪1号”是满的。
虽然在许多政客看来“北溪2号”受到万众瞩目,但其重要性更多体现在外交层面而非能源市场层面,柏林搁置该项目是向克里姆林宫发出信号,并不影响德国目前的天然气供应。对莫斯科而言,如果“北溪1号”已经在满负荷运转,它就不需要“北溪2号”,事实上,自去年12月底以来,俄罗斯大型国有公司俄气(Gazprom)就没有通过其另一条管道——穿越白俄罗斯和波兰的亚马尔-欧洲管道——输送过哪怕是一个天然气分子。
我们可能很快就会看到俄气增加对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供应,目前的现货天然气价格高于2月至今的平均价,可能会促使欧洲公用事业公司尽可能地增加俄气与他们之间自3月1日起的合同供气量,若果真如此,欧洲可能会出现具有讽刺意味的局面:一方面是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另一方面是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增加。
这是双方都有意将大宗商品排除在战事之外的另一个迹象——暂且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