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日起,美国将对所有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这一决定影响全球汽车出口大国,如日本、韩国、德国到加拿大、墨西哥等,多个政府紧急表态,产业界也陷入高度不安。全球汽车产业链会面临深度洗牌吗?
数据显示,2024年在美国销售的新车中,近一半是在美国以外组装的。其中五大来源国分别为:墨西哥、日本、韩国、加拿大和德国。
这些国家均是典型的“汽车出口驱动型经济体”:
日本:汽车出口是支柱产业之一。野村综研估算,若车企被迫将生产转至美国,日本GDP或下滑0.2个百分点。德国:汽车产业占欧盟经济产出的7%。仅对美出口就占到德国经济增加值的近0.5%,三分之一的德国中小汽车供应商将直接受关税影响。
韩国:政府宣布将为汽车行业提供紧急扶持。韩国产业通商部长称该行业将遭遇“重大损害”。
墨西哥:为美国市场提供近40%的汽车零部件,去年出口近300万辆整车,汽车产业就业人口达200万。
加拿大:年产汽车约130万辆,绝大多数销往美国,直接雇佣超过12.5万人。加拿大政府已与美方沟通争取关税豁免。
美国市场对于全球主要车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全球最大车企丰田为例,就能看出行业对美出口的深度依赖。在美国销售的车型中,有四分之一产自日本(如Prius油电混合车),四分之一来自加拿大(如RAV4 SUV)和墨西哥(如Tacoma皮卡),剩余约一半由美国本土工厂制造。
丰田2024年在美国销量达230万辆,是其全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非美车企同样依赖美国市场,本田、现代、起亚、日产等多家品牌,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全球销量来自美国。德国豪华品牌奔驰与宝马,虽然在美国设有SUV生产基地,但依旧从德国出口轿车、发动机与变速箱。这意味着,即使已有“在美布局”,也难以完全规避关税冲击。而奥迪和保时捷(皆属大众集团)在美国销售的车型则全部依赖进口。
面对特朗普“要求车企将产能转回美国”的呼吁,现代汽车在白宫表示,将追加210亿美元投资美国,包括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建一座58亿美元的钢铁厂,以完善本土整车和零部件供应链。
另外,面对突如其来的“税收大棒”,各国纷纷作出回应。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将要求美国豁免相关关税,并不排除“报复措施”。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严厉批评关税“对企业有害,对消费者更糟”,表示将寻求谈判解决。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则强硬回应称,“欧盟不能屈服,应果断反制”。墨西哥经济部长明确表示将争取获得比日韩德更有价格优势的“特惠关税”。加拿大政府方面透露,美国商务部长与安大略省省长直接接触,暗示加方可能获得关税豁免空间。
特朗普在白宫对现代汽车高管表态,要求车企将生产“转回美国”,并获得了来自现代21亿美元的新投资承诺,包括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建价值5.8亿美元的钢铁厂。这再次凸显了“制造业回流美国”的政策核心逻辑,即便是以贸易紧张与盟友摩擦为代价。
眼下,美国尚未公布下一批关税清单,但特朗普已预告“还有更广泛的措施正在路上”。汽车只是首发战场,更大的贸易摩擦或许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