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是中国的经典名酒,但该品牌如今却在下降通道里苦苦挣扎——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现状,因为被视为“奢侈品”的这一佳酿早就不仅仅是用来满足口腹之欢。
在中国的商业场上,觥筹交错的晚宴上少不了一瓶茅台,这个来自西南部贵州省的中国奢侈品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迄今为止最著名的白酒。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茅台,但真正能够享用它的人却很少。茅台不仅酒精度数最高可达53度,其价格对普通人来讲也高不可攀。以前,房地产和金融界人士是茅台酒的主顾,当然还有国家干部。但是,这些人很长一段时间来已经找不到很多庆祝的理由了。
国企贵州茅台多年来如日中天,甚至远销国外。在德国汉堡、柏林等大城市,专业零售商的货架上也有茅台出售。2001年上市后,它在几年时间里跃升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烈酒企业,代表了中国经济的欣欣向荣。
但近年来,茅台开始走下坡路。因此,投资者都密切关注着茅台本周将公布的季度业绩报告。
茅台的业绩似乎摇摆不定。9月中旬,一瓶最畅销的飞天茅台在专业零售商那里的售价为2300-2600元之间。考虑到中秋节即将到来,这个价格并不算高。分析师认为,在此前价格长期上涨的背景下,消费下降、对烈酒需求的下降是茅台酒价格下跌的一大原因。
今年中秋,多地白酒经销商反映销量与价格齐下降,同比去年减少超30%。
其中,济南有店今年中秋节的销量同比去年下降一半,且五粮液、茅台等高端白酒受冲击最大,销量下滑约60%。
中国第一硬通货茅台,号称能抗通胀、能理财、永远上涨的神话,自此终结,说到底还是经济。
茅台只是一个例子,反映出许多公司因房地产危机、劳动力市场疲软以及随之而来的消费下滑而出现螺旋下降趋势。德国在华企业的情绪也很糟糕。德国商会表示,许多德国在华企业对他们在中国的业务不太乐观。
此外,上周官方公布最新的经济数据也让人怀疑中国今年将无法实现其自我设定的5%左右的增长目标。
中国政府现在希望尽快通过经济刺激措施来应对这一问题,这让商界感到欢欣鼓舞。但分析师认为,这更多的是短期性驱动因素。中国经济杂志《财新》写道,从长远来看,为了看到市场再次长期增长,需要进行结构性经济改革并通过政府支出提供支持。
在越来越多人手头紧、不再愿意为高昂的茅台酒破费的年代,茅台更需要扩大顾客群,但中国的年轻人却不像老一辈那样喜欢喝白酒。因此,茅台这家百年老厂也试图通过通过提供产品的多样化来吸引年轻受众,但新产品能否为公司扭转局面还有待观察。
中国国家和党的领导人持续多年的反腐败运动也对茅台造成了打击。
今年,又一位前茅台老板落马:2024年2月,茅台集团原董事长高卫东一审被判无期徒刑,罪名包括他利用职务便利,为有关个人和单位在经营公司、承揽工程项目、获得土地开发权、购买茅台酒等事项上提供帮助直接或者通过相关人员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1亿余元。
由于价格昂贵,茅台酒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流行的行贿手段。现在,许多官员不再被允许接受茅台作为礼物,地方政府也已将茅台从官方招待会的菜单中删除。国企的情况也变了。
公司老板不再花那么多钱宴请政府官员,桌上的茅台酒也少了。一名员工说,如果被人看见请客上茅台可能会很麻烦,尤其是在采购部门,因为茅台是"硬通货"有些中国人自己根本不喝茅台,尽管行家们称喝茅台不会引起头痛,比其他中国白酒对肝脏的危害小。许多人则是把手里的茅台作为投资存放多年,然后出售以获利。
北京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即年营收1000万元以上) 餐饮业利润总额1.8亿元,同比下降88.8%,利润率低至0.37%。
这个统计的针对对象主要就是中高端的餐饮企业,这些企业利润减少,就说明中高端餐饮正面临寒冬。
茅台与高端餐饮是紧密相连的,二者的下跌,不过证明了高端消费市场的萎靡。
这是泡沫消失后的必然场景。
人们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消费。只要收入越来越高,高端消费自然就会水涨船高。
茅台之所以长期以来是硬通货,因为有着中国经济长期的高速增长作为基础。
同时,茅台的品牌,拥有了社交货币的属性,是高端社交中的最具性价比的工具。
它从原来只在政府官员消费中出现,成为了商界最常用的社交用酒,现在在一些发达地区的节日家宴上,更是成为常用酒。
茅台销量的下跌,反应的就是中国富裕阶层们消费趋势的变化。
在资产价格缩水,全球萧条的压力下,富人也一样要历经消费降级的过程,茅台销量下滑、价格下跌是必然的。
对于消费类企业来说,中低端消费类品牌,当下应该是最好的发展时机,而对于有大量金融资产的中产来说,这个低迷期,依然在路上。
长远来说,基本面的改变才能让茅台重新登顶,这有赖于民间投资的恢复,全球经济的趋稳,以及普遍的预期修复。
但愿茅台的下跌只是一时的,中国经济重回扩张发展的路径,才是我们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