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张关于延迟退休的图片在朋友圈和公众号中广为流传,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图片中提到,1990年之后出生的人员,无论男女,都将调整为65岁退休。这一消息是否准确?延迟退休政策真的已经到来了吗?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一说法并非官方消息,而是基于某些自媒体的解读和推演。
尽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确实提到了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概念,但具体的退休年龄调整方案尚未公布。因此,将65岁退休视为既定事实,还为时过早。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推进延迟退休?中国的养老金够用吗?
社保养老金可能不够发了
养老金不够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中国的养老金体系同样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养老金的收支平衡正逐渐受到挑战。
据中国社科院的预测,到2035年,中国的养老金结余可能会归零,这无疑给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性敲响了警钟。
为什么养老金池子会在十年后枯竭?这是因为领钱的人越来越多、交钱的越来越少。如果不改革,池子里的资金总量很快就会见底。这与社会老龄化有关。
根据民政部《2022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2012-2022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增长了8500万,从1.9亿上升到2.8亿,比日本总人口的两倍还多。
联合国发布的数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3.95亿,占总人口30.09%,成为世界上老龄群体最大的国家。
而我国的出生率已经连续七年下降,缴纳养老金的劳动人口也在不断变少。2010-2022年,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从74.5%降到了68.1%,由于出生率越来越低,未来劳动人口的数量还会不断下降,预计到2050年会再降10%,降到58%左右。
伴随着生育率的降低,而人均寿命不断的增长,这就意味着,领钱的人越来越多、领的时间越来越久,交钱的人却越来越少,养老金池子里的钱出的多进的少,2035年养老金池子耗尽是完全可能的。
延迟退休年龄
为什么要“延迟退休”?是为了应对养老金的可持续性问题。这一政策的核心在于通过延长工作年限,增加养老金的积累,缩短我们的提取年数,对于社保基金来说,既开源又节流。
比如现在的养老金缴费年数是15年,那么未来延迟退休实行以后,可能会延长到16年,或者20年。这样我们要提取养老金就要多交5年。
当然,延长退休并不是中国独有。日本的退休年龄是65岁,而美国则是65岁起步,1960年后出生的人,则需要工作到67岁才退休。而日本的法定养老金缴纳年限是25年,到65岁才可以开始领养老金。
然而,不管是哪一个国家,延迟退休和养老金问题都涉及民生,如果执行的不好,必然引起非常大的问题。所以,这一政策的实施必须考虑到自愿和弹性的原则,确保政策的人性化和灵活性。
自愿原则意味着劳动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延迟退休,弹性原则则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这体现了对个体差异的尊重,也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退休时间。
渐进式改革是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关键。通过逐步调整退休年龄,可以减少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社会冲击,确保政策的平稳过渡。
受冲击的人群
自从延迟退休提出以来,退休时是否还有养老金的讨论日益热烈。有观点认为,在退休之前,养老金系统可能已经耗尽,而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现在不愿意交养老金。事实真的会这样吗?
对于70后而言,由于他们大多已接近或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因此延迟退休政策对他们的影响相对较小。当然,一些70后可能会因政策实施时间稍微推迟几个月或一年的退休,但总体来看影响不大。
对于80后和90后来说,延迟退休政策将产生更为显著的影响。由于他们距离退休年龄较远,因此可能需要逐步适应更长时间的工作生涯。
特别是对于那些希望在退休后享受更多自由时间的年轻人来说,延迟退休政策无疑会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生活挑战。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延迟退休也有助于他们积累更多的养老金和社会资源,为晚年生活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面对可能到来的延迟退休政策,普通人还需要提前做好准备。首先,调整心态,认识到延迟退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提升个人技能和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此外,合理规划个人财务,确保退休后有足够的资金维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