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为促进消费而列出的五大优先事项里,育儿补贴占据了重要一席。这一举措旨在应对当下出生率迅速下滑的难题,同时也期望借此释放资金,推动居民可自由支配支出的增长。
与诸多中国政策类似,这项于周日发布的计划仅搭建了一个初步框架:“强化生育和养育子女方面的支持。研究并构建育儿补贴制度。” 然而,北京方面的后续行动颇为迅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副主任李春林在周一对记者透露,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然着手起草育儿补贴的实施方案。
中国电商巨头京东(JD.com)的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预测,今年极有可能快速出台一项规模达 1000 亿元人民币(约合 138.4 亿美元)的国家级育儿补贴政策。沈建光基于对今年约 900 万新生儿数量的预估,设想不论家庭收入状况如何,每月向父母发放约 800 元人民币的补贴。他还特别指出,其中一半补贴可以婴儿用品代金券的形式发放,以此避免家庭将补贴资金储蓄起来。
回顾去年,中国新生儿数量为 954 万,相较于前一年增加了 52 万,这主要是因为众多中国人将 2024 年视为中国农历龙年,认为是生育的吉祥年份。但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的生育率(即每名妇女生育子女的数量)仅为 1.2,远低于 2012 年的 1.8。沈建光强调:“关键在于增加财政资源。” 他指出,在已有 3000 亿元人民币以旧换新补贴的情况下,1000 亿元的育儿补贴并非不合理要求。他预计今年零售额将增长约 3.5% 至 4.5%。官方数据显示,去年中国零售额仅增长了 3.5%。国家统计局(NBS)周一公布,涵盖农历新年假期的 1 月至 2 月期间,零售额同比小幅增长至 4%。
各地补贴力度几何?
作为已有政策推行的一个实例,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上周宣布,对在该市居住和工作的本地户籍居民的子女,最高给予 10 万元人民币的补贴。
具体而言,夫妻生育第一个孩子时,可获得一次性 1 万元补贴;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在孩子 5 岁前每年可领取 1 万元补贴;若夫妻生育第三个孩子,该市将在孩子 10 岁前每年提供 1 万元补贴。科技中心城市深圳本月也表示正在考虑实施规模相对较小的补贴政策。
官方媒体指出,截至 10 月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20 多个省份的多个地方政府已经在提供不同形式的育儿补贴。花旗(CitiGroup)的分析师在周二的一份报告中称:“如果呼和浩特的育儿补贴政策能够推广至全国,在实施的第一年,这可能会使零售额再增加 0.2%。” 他们认为,这项补贴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最为显著,“如果中央政府介入分担负担,补贴的作用可能会更加突出。” 不过,花旗分析师也提到:“从长远来看,这项政策能否切实有效提高生育率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他们指出,据报道,在中国养育一个孩子的总成本约为 53.8 万元人民币,更不必说职业母亲为此付出的机会成本。官方数据显示,2024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3119 元人民币,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是其两倍多,达到 54188 元人民币。尽管如此,短期的育儿补贴仍能够显著缓解中国家庭的经济压力。
现年 41 岁的北京居民宋静莉(音译)近 10 年前生下女儿时,并未享受到育儿方面的支持。宋静莉表示,当时她每月收入 8000 元,而日托费用就高达 4000 元。她说:“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我丈夫得去工作,我也得去工作,而我的公婆没办法照顾孩子。” 宋静莉还提到,等女儿上幼儿园时,受益于一项相对较新的政策,幼儿园费用减半,降至约 2000 元。她觉得新的育儿政策 “切中了要点”。“唯一可惜的是,对于我们这些 80 后来说,这政策来得太晚了。希望年轻一代能从这些政策中真正受益。”
未来政策走向何方?
中国促进消费的举措还包括呼吁提高最低工资、稳定股市、增加农民收入以及解决企业拖欠账款等问题。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师在周一的一份报告中称:“中国促进消费措施的方向是正确的,但资金投入和政策实施对于中国消费刺激措施的有效性都极为关键。” 分析师们还表示:“全国性育儿补贴政策的出台以及 4 月的政治局会议是未来几个月需要重点关注的关键节点。” 他们所提及的政治局会议通常在 4 月下旬举行,是高级别的政策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