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市场震荡回落,高位股持续下跌,多空交战焦灼。下周A股将怎么走?对2025年A股走势有何展望,哪些板块有持续爆发走牛机会?后市还会有哪些增量政策可以刺激到A股?针对投资者关心的众多市场问题,币海财经为大家一一解答。
1、本周A股震荡回调,创业板单日最大跌幅超3%,多空交战焦灼。预计下周A股将怎么走?对2025年A股走势有何展望,哪些板块有持续爆发走牛机会?
深沪两市股指在美联储12月降息概率下调至50%,海外市场中概股大幅下挫,人民币汇率重回7.1966元区间,美“芯片法案”禁售扩围,多家机构触发“监管”红线,投资者风险偏好大幅下降,以及绝大多数行业细分指数连续两个交易日再现“普跌+急跌+大跌”的市场运行。预期三浪上攻至次高点阻力位的遇阻回落,系关前下蹲蓄力诉求,也是针对小三上攻浪的折返跑,波动率未破5周线强支撑,意味着下周惯性做盘下影线后有望迎来“空翻多资金回流”,并展开三浪一的第5子浪攻击结构概率大。
从顶层设计强调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做大做强人工智能产业,加快数字孪生、机器人等新产业新应用融合发展,加大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要素保障力度,多举措推动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政策落地见效,河南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全国重要算力高地等组合拳利好看后市。预期核心受益的半导体、芯片、光刻胶、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算力、汽车电子、人工智能、多模态AI、先进封装、消费电子、商业航天等板块,有望在2025年继续演绎中期向好的多头上攻行情。
2、央行行长潘功胜称将完善应对股票市场异常波动等政策工具,对此有怎样的最新研判?预计后市还会有哪些增量政策可以刺激到A股?
央行行长潘功胜在最近的讲话中指出,将完善应对股票市场异常波动的政策工具,以维护金融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这表明监管部门正准备采取更加积极和有效的措施来稳定股市,增强市场信心,并预防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风险。
预计后市会有以下几类政策刺激股市:
货币政策调整:包括进一步降准降息,以增加市场流动性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而提振股市。
财政政策支持:通过税收优惠、增加基建投资等措施,财政政策也用来刺激经济和股市。
资本市场改革:深化股票市场改革,改善市场结构,增强市场功能,以及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吸引外资流入,这些都可以成为刺激股市的措施。
对A股后市的影响
央行行长的这一系列表态和政策动向会给A股市场带来积极影响。通过完善应对股市异常波动的工具,市场参与者会感受到更强的政策支持,这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减少恐慌性抛售,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市场。同时,货币和财政政策的适时调整将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动力,进而提升企业盈利预期,支撑股价表现。
3、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推出下调住房交易税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会有怎样的影响?对于房地产产业链机会怎么看?
下调住房交易税的政策通过减轻购房者和企业的税负压力,有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促进交易,从而对整个房地产市场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提振市场信心,并促使房地产市场实现止跌回稳。减税政策的推出将增加购房者的购买力,进而刺激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量,此外,也将推动建材、家居装饰、家具、家电等需求消费增长,这些行业或因地产行业的回暖而受益。
4、数据显示,A股融资余额接近2万亿创9年新高,融资资金青睐哪类个股?从仓位管理角度,应该是市场上涨的时候加仓还是下跌的时候加仓?
自9月24日以来,A股两融余额从1.37万亿元一路攀升。10月,两融余额从1.5万亿元增长到1.7万亿元。11月8日,两融余额突破1.8万亿元,11月12日增至约1.85万亿元,逼近2万亿。与此同时,投资者的融资偏好也开始出现变化。尽管半导体和软件开发等热门板块仍然受到青睐,但资金流入这些板块的速度已有所减缓。相反,电力和消费电子等之前相对冷门的板块正逐渐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和追捧。
对于在市场上涨时加仓还是下跌时加仓,没有绝对的标准,需要根据不同的仓位管理策略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来决定。如果市场处于明显的上升趋势,上涨时加仓可以让投资者在行情向好的过程中获得更高的收益,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倒金字塔法。当然,也可以在市场下跌时逐步加仓,降低平均成本,即所谓的金字塔法。
5、依据最近一周市场表现来看,A股估值水位处于什么水平?现在应该加仓抄底还是割肉远离?
当前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具备较高的中长期投资价值。根据多家机构的评估,沪深300和上证50的估值水平处于10年中值和均值的95%分位水平,而创业板指的估值水平则处于10年中值和均值的76%分位水平。投资者决定加仓抄底或割肉远离,应着重考虑自己的风险偏好、承受能力、资产管理,以及所持仓标的是否符合“三低两高”属性。如所持股票基本面良好,且价格和位置也符合择时条件,应可抄底或加码操作;反之,如果所持股票基本面不佳、行业景气度下行、净资产低于1元、多项财务指标负值、股价被游资充分爆炒(高达几倍涨幅)、有监管或重组失败利空、或实控人清仓式减持等情况,应阶段性的规避风险为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