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021年6月份CPI环比上升0.9%,创2008年6月以来新高 ,预期为上升0.5%。美国2021年6月CPI同比上升5.4%,续创2008年8月以来新高,美国2021年6月核心CPI同比上升4.5%,创1991年来的最高水平。如何看待连创新高的美国通胀形势?联储政策可能如何调整?中国又该如何应对?
一、未来一到两年美国通胀或加速上升
2021年初以来,美国CPI快速上行,但是,美联储和美国金融市场投资者普遍认为,本轮通胀是暂时性的,美国债券市场蕴含的通胀预期并没有明显抬升。
推升美国CPI上升的暂时性因素有三点:
一是基数效应,去年同期美国CPI处于较低的水平。
二是全球芯片供应链出现结构性失衡,汽车、电子设备等行业面临短期芯片短缺,相关产品供给不足推升价格上升并带动CPI上涨。
三是美国经济重启带来的相关服务价格上涨。
同样需要看到的是,有三方面的因素会持续推动美国通胀在未来一到两年加速上升,通胀上升速度或许会超过市场和美联储的预期。
第一,全球供需失衡会长期存在,供给偏紧的格局会推动全球通胀中枢上行。
疫情导致全球供给受到影响,近期俄罗斯、土耳其、加拿大等国的通胀水平也在上升,表明疫情导致的全球供需失衡具有普遍影响。
目前看来,疫情导致的全球供给紧张短期内难以解决,供给偏紧的格局会抬升全球通胀中枢。
第二,美国机构投资者不断增持房地产反映出实际的通胀预期上升。
疫情之后美国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以养老金和PE为代表的美国机构投资者在不断增持商业地产。
这反映出美国机构投资者对未来通胀的担心,通过持有房地产资产来对冲通胀风险。房价还会对房租产生滞后影响,进而持续推升CPI,这种影响会在2021年下半年逐步体现出来。
第三,美国宏观调控框架从“货币主导”模式转向“货币财政双发力”模式,对推动通胀有直接作用。
面对疫情冲击,美国政府充分吸取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财政刺激退出过早的教训,陆续推出了累计近10万亿美元的超强财政刺激,并配合超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过早退出财政刺激是导致奥巴马政府中期选举失利的重要原因。出于政治考虑,拜登政府还会继续推动财政扩张,这会持续推动通胀上升。
二、不排除美联储提前加息或致全球资产价格显著回调
1、目前,美国经济走向过热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未来一到两年里,如果美国通胀加速上升,或许会促使美联储提前退出量化宽松并开始加息,提前结束宽松的货币政策。
2、美联储提前加息或导致全球资产价格出现显著回调。目前,美国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都处于历史高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巨大流动性,导致美国实际 利率长期为负。一旦美联储加息导致实际利率回到0以上,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都会出现比较显著的下跌。
3、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大型金融机构在相关市场的参与度和关联度在下降,资产价格下降大概率不会拖累整个金融系统,引发大型金融危机的概率比较低。但是美联储加息会给其他新兴经济体货币造成贬值压力,可能会提高该类型经济体出现金融危机的概率。
三、中国应“以我为主”重视内需走弱带来的潜在影响
2021下半年是观察美国本轮通胀形势的重要窗口期,在此期间美国通胀加速上升对中国的相对影响有限、可控。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中国增加的关税和疫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系统紊乱,能解释本轮美国CPI上涨中至少1个百分点的增幅。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应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充足弹性,同时依据国内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宏观政策。
具体而言:
第一,中美应加强在全球供应链层面的协调合作。
稳定的全球供应链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如果全球供应链的紧张格局得不到缓解,美国还会面临新的通胀来源。
第二,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一旦美国长端利率快速上升或美联储加息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具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可以率先吸收部分外部冲击,减缓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受到的影响。要减少对汇率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同时更要避免出于非经济目的而动用外汇储备来调节外汇市场。
第三,未来半年内,影响中国经济最主要的因素仍然来自国内,应重视内需走弱带来的潜在影响。
为维护国内经济稳定,货币政策应更加灵活积极,综合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增强内需也有助于改善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减少对出口拉动的依赖,降低对外经济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