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商业 >  618销售遇冷 低价卷出新高度 中国零售业寒冬来了?
618销售遇冷 低价卷出新高度 中国零售业寒冬来了?
 币海独步者    本文来自 币海财经bihai123.com
2024年06月25日 09:10
  收藏
   

一年一度的618购物狂欢节,作为中国零售业的重要晴雨表,其表现备受业界关注。然而,今年的618似乎并未达到预期的火爆场面,引发了市场对中国零售业前景的担忧。但失利真的意味着中国零售业的前景黯淡吗?

“低价”卷出新高度

6月19日,星图数据发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618全网销售总额为7428亿元,而去年为7987亿元,同比下降7%。其中,综合电商天猫、京东和拼多多共5717亿元,同比下降6.9%;直播电商抖音、快手和点淘共2068亿元,增长12%。

除了玩法多样,今年618“低价”仍然是重头戏。6月14日,天猫宣布给出史上折扣力度最大的红包,加码100亿红包补贴。

京东则是继续百亿补贴、便宜包邮等活动。数据显示今年618京东百亿补贴上线商品数同比增长超100%,百亿补贴用户数、订单量同比增长均超150%。

此外,拼多多在5月底上线了“自动跟价”服务,拼多多表示该服务是平台为提升商家经营效率、向消费者提供更有价格竞争力商品的重要营销服务,平台根据商家开通服务即授权协助修改商品相关价格。

不仅是平台在意低价,过去高冷的奢侈品品牌也在618放下了“身段”。 Burberry、范思哲、华伦天奴等品牌在618期间都参与了折扣活动,最高折扣都在5折。

易观分析数据显示,相比去年,各电商平台在大促第一周期内的 DAU 均值有明显提升,表明其促销节奏和玩法的变革对用户行为产生了影响。

618真的不行了?

618节的销售额首次出现下降,这反映出零售商在激烈的价格战中所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作为中国第二大年度销售活动,618节的冷淡表现与往年的火爆场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曾经的618和双11,是中国消费主义迅猛崛起的展示窗口,为电商平台和品牌商提供了稳定的销售增长动力。然而,今年618的表现却证明了在当前环境下,让消费者打开钱包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自疫情爆发以来,零售商全年都在提供折扣,试图吸引那些捂紧钱包的消费者,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型购物节期间的销售增长。

去年的双11购物狂欢节销售额仅增长了2%,而阿里巴巴国内电子商务部门的最新季度收入增长仅为4%。

此外,投资者对零售业的前景持谨慎态度。阿里巴巴的股价今年下跌了5%左右,京东的股价下跌了3%以上。这反映出市场对零售业增长潜力的担忧。

更深层次的担忧来自于消费者信心的疲软。自2022年以来,消费者信心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中国的消费者之所以不愿消费,是因为他们担心个人财富受到房地产市场低迷、工资增长乏力和青年失业率高企的影响。

对于零售企业而言,618的失利更是一个反思和调整的机会。企业需要更加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

总之,618的失利虽然给中国零售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行业的前景一片暗淡。相反,这恰恰是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契机。

编辑: 币海独步者
更多财经请关注 WX: Chaocaijing123456
币海财经: 全球财讯门儿清 https://www.bihai123.com/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