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康宁医院聘请的独立第三方机构 Frost & Sullivan 的报告,中国现时有超过1.8亿人患有精神疾病,也就是说差不多每8个人当中就有一个精神疾病患者。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与焦虑、情绪、滥用药物及精神絮乱有关。
精神病,既不遥远,也不可怕。不仅和身体健康一样值得高度重视,而且也是一个潜力庞大的刚需产业。
最近,在资本市场上也传出了这条赛道的一个大消息——“精神病院第一股”康宁医院即将在 A 股上市!
近日,康宁医院发布公告称,拟发行 A 股并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这家始建于1996年的民营精神病专科医院,此前已在2015年11月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成为国内第一家精神专科医院上市公司,成为“精神病概念第一股”,如今已经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精神病专科医院。
根据2020年度财报,康宁医院自有医院运营收入9.78亿元,与2017年相比,规模翻了一番。
截至2020年末,康宁医院旗下医疗机构数量达到24家(包括1家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运营床位数增至7483张,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淨利润7 000万元,较2019年增长22.2%。
关于此次登陆市场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宣传、提升大家对精神病的认知。
买港股的人太少了,能影响到的人不多。如果有机会在中国内地上市的话,可能至少大家会更多地去谈论这个东西,而且可能因为买了康宁股票,会想更多地了解公司,或者更多地关注这个行业。
如果能让大家有更客观的认识,明白精神疾病其实是和其他疾病一样,像感冒一样,这对民众的精神心理健康会有很大的帮助。
毫无疑问,精神疾病治疗,是一个潜力广阔的巨大市场。
据中国首次精神卫生调查项目组于2019年2月底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18岁以上人群中,大概有16.6%(加权终生患病率*)的人,在一生中至少会遭遇一种精神疾病。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18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80%。
这也就意味着,在18岁以上人群中,约有1.86亿国人需要专业的精神疾病治疗。
其实几乎所有的人,在人生中都会不同程度地遇到心理困境。这些问题虽然达不到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却深深影响着当事人生活与工作的质量。
比如抑郁、焦虑症状、失眠、社交恐惧、心理压力、应激创伤等,在这个高度“内卷”的社会中,这些心理问题越发常见了。
年轻群体如此,老年人的问题也更加突出。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群体的抑郁、记忆障碍、阿尔茨海默症等多发疾病都需要更多的治疗资源。
但是一方面,国人对这些问题还缺乏足够的认知,有些心理问题在一段时间后会自动消失,但有些需要接受专业的治疗与疏导,否则可能拖成中重度精神障碍。
另一方面,国内的治疗资源还极度匮乏,与其它医疗专科相比,目前精神病学科的发展依然薄弱。
大中城市医院的精神科,或精神病专科医院,往往是以治疗中重度精神障碍为主。更不用说很多地区的基层医院,压根就没设立精神病科。
在供给与需求极不均衡的情况下,通过社会力量,鼓励民营机构介入这一领域恰恰是重要解决方案。
敏锐察觉到国内心理精神行业变化的康宁医院,也开启了多元化之路。2015年港股上市后,康宁康宁以重症精神病主营业务为基点,加速了轻症(焦虑、抑郁、失眠及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以及老年精神科的布局。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其多元化业务近年来发展迅速。
此次登陆 A 股,也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康宁的多元化业务。依据康宁医院公告显示,本次募资主要用于3个项目,分别是温州康宁台州中心医院建设项目、温州乐宁老年护理中心项目、浙江怡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研发项目,累计拟投入金额约3亿元。
但是,即使顺利登 A,也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因为精神科病人的护理和治疗,最消耗人力,但国内专业人才却常年不足。
中国精神卫生领域唯一的中科院院士陆林曾指出,我国至少需要10万名精神科医生,才能真正地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而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人数仅有4万余人。要补上这一缺口,绝非朝夕之功。
此外,康宁医院自登陆港股市场以来,作为“精神病第一股”却一直处于跌跌不休的状态。
上市当天港币49.1元的收盘价“出道即巅峰”,接下来五年半便开启了漫漫熊市,最低谷时甚至跌落到了13.040港元的极点,直到今年民营医院整体大幅上扬的行业风口之中才有所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