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市场上,真正的聪明钱往往不是在跟风,而是在盯反常。
最近,德意志银行的宏观策略师Henry Allen就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前市场上,最奇怪的现象是什么?
他发现,有五个资产市场的表现,怎么看都不太对劲。
01. 加息预期与降息定价同时出现,逻辑不通
这是最近市场最大的精神分裂。
在美联储不断强调通胀警惕、降息需谨慎的背景下,市场反而越发激进地押注降息。今年的降息预期已经从60个基点增加到90个基点,但与此同时,1年期美国通胀互换已经升至3.47%,为3月以来最高。也就是说,一边担心通胀,一边期待放水降息?
德银提醒,这种脱节,其实是过去三年反复犯的老错误,即高估美联储的鸽派程度,低估其抗通胀的执念。
02. 德国国债收益率几乎抹平财政冲击,也说不过去
3月初,德国发布重大财政改革,10年期德债收益率一度大涨至2.94%,创下统一以来最大单日涨幅(+30bps)。结果不到一个月,这一涨幅几乎全被打回原形,收益率又回落至2.52%。问题是财政格局大变,国债收益率却装作没事发生?
德银认为,市场可能把这事误解为短期贸易噪音(比如美方加征关税),但其实这更像是一个“结构性拐点”被错估了。
03. 风险资产和短债收益率,像两条平行线一样不交集
如果你只看短端美债,比如2年期国债收益率,你会觉得衰退就在眼前。但如果你看股市,比如标普500的回撤幅度,还不到2022年那种轻微修正的程度。再看高收益债,美债信用利差目前在368个基点,远低于疫情、金融危机时期动辄千点以上的水位。这就出现了一个撕,债市像是活在一个衰退预演里,股市却还在唱着未来可期。
德银警告,如果经济数据止跌回升,债市的定价可能会像去年夏天那样被“快速修正”。
04. 美德利差走阔,但欧元不跌反涨?
从4月初解放日至今,美德10年期国债利差走阔,理论上美元应该走强,欧元应该下跌。但实际上,欧元却反弹了。这说明什么?市场在重新评估美元资产的避险属性,特别是在美债频频遭遇政治干预、财政失控、关税激进等因素影响下,资金不再把美元当作唯一安全港。
德银也说了,一旦特朗普想谈判或数据回暖,这种资金避险逻辑可能会被反转。
05. 德国市场的逆风飞扬
德国是本轮美方加征关税的重灾区之一,其对美出口占GDP的比例在欧洲名列前茅。但出人意料的是,德国资产表现居然是整个欧洲中最抗跌的。从股市看,DAX仅较4月2日小跌0.5%,法国CAC 40反而跌了3.6%。从债市看,德债略微跑赢了欧元区整体主权债券。为什么重创行业反而不跌反涨?
德银认为,这是个错位,投资者低估了德国产业链的脆弱性,而高估了短期情绪修复的力度。风险在积累,一旦被触发,调整会来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