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一连串糟糕的经济数据和政策混乱后,美股竟然连续上涨了六天,创下自2022年3月以来的最长连涨纪录。发生了什么?是华尔街“炒情绪”吗?还是背后另有聪明钱在布大棋?
这要从一个低调的信号讲起。本周,美股走势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坏消息是好消息。失业岗位减少、消费者信心指数不及预期,但这些看似利空的数据,竟成为推动股市反弹的催化剂。因为市场读出了另一个信号:美联储可能要降息了。数据越差,降息的理由就越充分,降息预期越强,股市的活水就可能提前到来。于是,软数据差=政策转向的逻辑,短期主导了投资者的情绪。
另外,最近美国整体就业市场还算稳,但有个角落却在偷偷塌方:政府部门。我们来假设一个剧本故事,特朗普想让美联储降息,怎么办?按现在这个思路,就继续加快裁政府的人。因为政府是个用人最多但效率不高的部门,如果这块大裁员,那失业率马上就涨,一旦全国失业率一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就扛不住了,要出手救市,只能降息。马斯克负责砍政府人力+精简机构,如果继续狠下去,整个就业数据就会更差,美联储也更有可能降息。如果政府岗位继续暴跌,就可能在本周五公布的就业报告里,看到政府岗位数大减、整体失业率上涨、市场预期美联储要行动了。这就是一个政治+经济配合逼降息的操作剧本。
除了经济数据拖后腿,还有四个关键事件共同推动了这一轮反弹。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放松对汽车行业的关税限制;财政部长贝森特释放贸易谈判积极信号;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暗示一项贸易协议已达成;《金融时报》爆料:更多关税缓解措施即将在总统“百日演讲”中公布。四连击,让市场瞬间嗅到了一丝拐点的味道。
市场的聪明钱如何涌动的?尽管大盘在涨,大资金的流向却非常微妙,长线机构在卖出信息科技、医疗保健和宏观主题类资产,同时买入必需消费品和公用事业板块。对冲基金则在卖出金融与能源,转向通信服务与医疗板块。也就是说,表面是涨,但资金正在悄悄防御。别忘了,这轮反弹是在特朗普执政100天里,美股整体下跌了8%的大背景下发生的,这可是自1973年尼克松以来最糟糕的“百日开局”表现。
此外,关税的不确定性仍在,尤其是对中国贸易战走向扑朔迷离。大科技股财报密集来袭,微软、亚马逊、苹果等巨头本周将集中披露业绩。收益率曲线再次倒挂,2年期美债收益率创下近7个月新低,市场对未来仍极为担忧。
历史经验表明,在大跌后的急速反弹中,确实有不少次转为中期上涨,但也有假信号——1973年12月就是一次典型的欺骗。当前美股的六连阳,或许是情绪面的释放,或许是政策端的配合,但若硬数据”,软预期终将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