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2.0上台的初期,金融市场犹如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基金经理们原本高涨的乐观情绪迅速消散,市场格局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
美国银行每月开展的全球基金经理调查成为了洞察市场情绪的关键窗口。3月份的调查结果令人震惊,情绪急剧下滑,全球增长预期遭遇了第二大跌幅,而美国股票配置更是出现了自1994年美国银行开启此项调查以来的最大降幅。
受访者透露,他们的大规模抛售行为直接推动了股市近期的调整。如同巴菲特持有创纪录的3340亿美元现金储备一样,众多基金经理选择将资金撤离市场,持币观望。巴菲特那句“当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当别人恐惧时我贪婪”的名言,此时似乎被市场参与者抛诸脑后。
尽管美国银行以迈克尔·哈奈特(Michael Hartnett)为首的分析师认为,对美国股市的悲观看法引发了市场人气的“牛市崩盘”,但他们也指出,这种调整的速度和规模从长远来看或许是市场的一个积极信号。
不可否认的是,171名管理着约4250亿美元资产的受访者,着实被特朗普反复发出的关税威胁吓得不轻。2月份时,净2%的投资者预计未来12个月全球经济将走弱,而到了后来,这一数字飙升至44%,创下了除2020年3月美国新冠疫情爆发之外增长预期最严重的单月跌幅。
美国银行强调,基金经理的情绪与标普500指数的表现息息相关。正如他们在发布本月第二周进行的调查时所写:“对全球增长前景的悲观情绪对股市而言绝非好消息。”
回顾特朗普11月赢得大选后,市场曾一度因期待新政府优先推行减税和放松管制政策而大幅上涨。然而,特朗普将关税作为谈判筹码以及解决美国贸易逆差的工具,使得美国贸易政策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在美国银行的调查中,55%的基金经理将贸易战引发的经济衰退视为市场面临的最大“尾部风险”,这一因素自2020年4月“新冠疫情复发”以来被提及的频率最高。紧随其后的担忧因素包括美联储因通胀而加息,以及对马斯克相关影响的顾虑。
与此同时,超过70%的受访者预计会出现“滞胀”局面,即经济增长放缓与通胀上升并存。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接受调查的基金经理目前尚未预测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衰退。
投资者情绪调查在一定程度上或许能解释美股近期下跌的缘由,但对于市场未来走向的预示作用却存在争议。一个月内,基金经理的平均现金头寸跃升60个基点至4.1%,这意味着美国银行反向“卖出信号”的终结。
该信号曾在12月触发,当时受访者的现金配置低于美国银行设定的4%门槛。此后,纳指和标普500指数均进入调整区间,跌幅达10%或更多,随后才稍有回升。
如今,基金经理们显然已做出退出美国股票市场的决策。净23%的投资者减持美国股票,而上个月这一数据还是净17%的投资者增持美国股票,40个百分点的跌幅堪称该调查历史之最。
69%的受访者认为“美国例外论”,即美国股市跑赢世界其他地区——的主题已然达到顶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中国经济的乐观预期逐渐成为市场常态。
尽管市场充满变数,但美国银行的调查显示,投资者仍对美联储抱有一丝希望,期待其能够实现“软着陆”,即在不引发经济衰退的前提下降低通胀,并相信美联储今年将降息两到三次。
市场的戏剧性变化总是让人猝不及防。上周五,标普500指数一个月来首次收涨。周末又传来利好消息,报道称所谓的互惠关税将于4月2日宣布,特朗普下令经济官员根据美国几乎所有贸易伙伴的情况量身定制,且范围相对较窄。
这一消息令市场为之振奋,截至周一收盘,三大指数集体走高。标普500指数上涨1.76%,纳指上涨2.27%,道指上涨1.42%。展现小盘股走势的罗素2000指数也收涨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