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亚洲股市惨遭血洗,日经指数两度熔断,狂跌12.5%,沪指受其拖累,再创年内新低,收于2860点,尽管 A 股上周的拉升说明做多的情绪正在积聚,信心正在缓慢复苏。但焦虑的情绪依然弥漫在整个 A 股市场,7月低迷的成交量很好的诠释了这种担忧。
自五月份高点3174点开始调整以来,沪指用了55个交易日构筑了一个三层底部结构。这似乎是在说反弹一触即发。但今天亚洲市场的当头一棒让动荡而又复杂的 A 股市场和2024年的中国经济在怀疑和肯定的博弈中艰难前行。
毫无疑问,中国第一季度的 GDP 5.3%的增长率好于预期。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无疑是自疫情结束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季。在消费方面,服务业复苏强劲,旅游消费略高于2019年的水平。
但自4月以来,零售销售、工业生产活动有所放缓。与此同时,尽管全国范围内放宽了购房限制、降低了贷款利率等措施,但房地产的负面影响仍然波及到了整个 A 股,这就像是多米诺骨牌,房地产公司的价格下跌催动了 A 股市场全面倒牌。
可以预见,新的刺激政策会陆续出台,目前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只是开胃菜,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和消费税征收后移都在稳步推行中。尽管某些短期数据并不是很乐观。但从基本面来看,并没有到需要完全丧失信心的地步。
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现在的 A 股,收益和估值仍然具有吸引力,在经历了去年外资的出逃潮之后,资金回流迹象明显,包括贝莱德提高了对中芯国际的持仓比例,施罗德增持了紫金矿业等等,但外资的配置仍处于历史低位,沪深300市盈率11.56,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虽然盈利预测会受到汇率和非市场行为的影响,但工业、基础设施和高科技行业的盈利反弹确实给 A 股找到了一个上涨的支点。
而本周美国的非农数据及其9月降息预期引发的美股下跌,配合纳指及科技股让人失望的财报都在让外资寻找回流 A 股的最佳时机,特别是在证监会推出一系列针对证券市场衍生品,比如量化和转融通业务的限制措施之后。
低估值加上盈利改善,可能成为中国某些行业持续跑赢大盘的催化剂。尽管一些投资者尚未认识到中国股市具有吸引力的估值,MSCI 中国指数中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公司的3年和5年每股收益增长预期在过去两年中呈上升趋势,目前高于广泛的消费股和指数内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平。
目前中国股市反弹的持续性取决于几个因素,其中某些因素已经存在。目前的反弹可能会有根本性的不同,国企股的投资者正在增持购买,全球投资者正在回归。尽管速度缓慢,股东正在得到自上而下政策的支持,经济正在波动性地复苏,估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吸引力。互联网公司的盈利预期也在不断提高。
但这并不说,我们就应该盲目乐观,内部风险和地缘政治仍然是干扰 A 股两个最大的因素。就前者而言,房地产低迷、失业率高企(特别是16-24 岁人群就业环境的恶化),以及面对去杠杆化和人口萎缩的挑战有可能会形成对 A 股市场的反噬。
而地缘政治方面,11月美的国大选的首当其冲,特朗普叫嚣式的60%的关税会破坏本已脆弱的全球贸易平衡。而保护主义抬头已经不可避免,欧洲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美国针对国产锂电池和光伏产品的贸易挑战都需要投资者对在 A 股的投资标的慎重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