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记者会上,中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从2024年开始,中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款中安排8000亿元人民币(下同),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
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蓝佛安称,这意味着,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大大减轻化债压力。
中国寄望于该政策能减轻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 随着近年来楼市萎靡,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减少,从去年开始已经低于到期偿还量,压力陡峭。 多传出财政吃紧的新闻。
该政策的背景是,中国政府正在经济低迷之际竭力出台刺激举措。
疫情之后,中国政府持续对经济进行刺激,但有节制,效果也不明显。 直到今年9月底,中国似乎下定决心托举经济,从央行、证监会、住建部,再到发改委,接连召开发布会,用一连串的刺激政策,试图打消民众的疑虑。
不仅如此,央行推出了在中国从未出现过的全新刺激工具,允许银行贷款给企业,用以回购自己的股票,这与中国过去施政风格截然不同,此前中国政府更倾向于投资基础设施或者补贴制造业,而极力避免经济脱实向虚。
随后几日,中国股市开启连涨模式,成交量连续打破纪录,楼市也出现回温迹象。 但这种热潮也出现回退的迹象,有观点认为,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并没有真正转变。
于是,目光转向还未完全发力的财政政策,直到8日的记者会揭晓。
十万亿:债务置换而非洒钱
无论是蓝佛安口中的“十万亿”,还是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六万亿”,都使人不由得联想到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推出的“四万亿”计划。
实际上,两者的刺激计划有本质上区别。
当年的“四万亿”,大量用于投资基础设施(铁路、公路、地铁等),以及补贴家电消费,以期拉动产业链上的企业活力,从而刺激整体经济。
此后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离不开市、县级政府的超前建设,除了通过发行债券获取资金外,地方政府还成立城投公司,从银行等渠道融资,进行城市建设。 城投公司的债务并未列入预算管理,但政府确是背后的实际债务人。 这部分债务,称为隐形债务。
这部分债务没有被列入预算管理,逐渐累积下,开始失控。 例如,贵州省独山县每年财政收入不足人民币10亿元,前任县委书记潘志立却疯狂举债投资打造大型景区和高尔夫球场,被免职时留下400亿债务,大部分债务年利息超过10%。 这意味着独山县即使每年把所有财政收入用来还债,还不够偿还利息。
蓝佛安提到“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为14.3万亿”,可见隐形债务之巨。
此次所指的“十万亿”,实际上是把利率高、管理不透明的地方债务,置换成利率低、管理透明的政府债券,而非直接注入经济。
中国的分析团队银河宏观测算,城投债为本轮债务置换的主要对象,以腾出更多资源投入经济发展。 若以每年2万亿债务置换规模计算,预计每年可至少增加地方政府用于非偿债的实际财政支出1万亿元,这部分资金无论是用于直接与民生相关的财政支出或投资,均被寄望拉动有效需求的回升。
“与此同时,另一部分资金或可用于偿还企业账款,在配合其他项目建设资金的基础上,有望带动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回升。”
出台的时机
本轮中国的刺激举措,格外受到关注的原因也被认为包括美国大选——人大常委会推迟举行,恰好在大选结束后的第三天举行新闻发布会。
一些投资人和分析师认为,这显示中国在等待美国大选结果,以便调整刺激方案。
特朗普在选战中表示,如果当选将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60%的关税。 他甚至说过要对某些进口车征收200%的税项。
中国担忧背后的逻辑是,特朗普誓言上台后增加关税,中国的出口份额将下降,而目前经济动力主要靠外贸拉动,为了不让经济失速,就要加大国内的财政支出,拉动经济。
“特朗普大获全胜,为中国的前景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关税威胁,”穆迪分析经济学家哈利墨菲·墨菲·克鲁斯表示,特朗普上一任期与中国的贸易战把从中国进口平均关税推高近15%,这次的威胁更加严重。
“当然,当选总统后的言行可能会有所不同。 提议的关税幅度可能是政治虚张声势,也可能是与美国贸易伙伴的谈判立场。 不过,如果真的对中国和其他因中国贸易转移而受益的国家大幅提高关税,也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