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215.37 -0.84%
|
深证成指 10226.98 -0.76%
|
恒生指数 19836.39 -1.34%
|
纳斯达克 19756.78 0.65%
|
日经225指数 39522.63 1.27%
|
流动的沙 站内编辑
5976 文章
8697950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低价与好药的矛盾!集采药药效问题被曝光?
2025年01月20日 09:12    
收藏  

自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药品集采一直被视为医改最核心的一环,政府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集中采购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但随着集采药的广泛使用,质量和疗效问题逐渐暴露。

压低价格的结果就是集采的药物质量游走在“及格线”左右,这导致疗效大打折扣,甚至出现了药效失效的情况。而进口药和原研药却进不了集采,甚至出现了退出医院用药的趋势。情况堪忧。

根据报道,上海医院原本用来控制高血压的原研药换成国产集采药后,患者的血压不降反增。而某些患者服用该药物时,需要计量加倍服用才能见效。

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麻醉药物中,华东地区某三甲医院麻醉科主任李亮表示,过去使用合资或进口麻醉药药效稳定,而现在使用国产集采麻醉药时,常常需要增加剂量才能见效,且副作用增大,安全隐患明显。国产集采药效的不稳定性仍让人忧虑。

这些问题并非偶然,而且在多地出现。制药专家陈奇锐认为,部分集采药未经过充分的临床验证,生产过程中缺乏有效把控,导致药效不稳定。

同时,集采打的就是低价量大的采购策略,这等于变相鼓励部分药企为了降低成本,使用普通、甚至纯度不高的原料或降低生产标准。尽管集采药通过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但在实际应用中,它们与原研药与进口药在疗效和副作用方面仍有差距。疗效大打折扣就不足为怪了。

以降压药氨氯地平为例,进口药每盒售价21.61元,而集采药仅售1.53元。就算考虑进价成本、税率和其他原因,相差近20倍的价格很难保证质量。

更为严重的是,低价药物的使用可能增加治疗成本。药效不稳定使得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甚至需要换药,而这反而增加了治疗费用。集采似乎正在背离降低患者治疗费用的初衷。而变相成为了势利药企赚钱的工具。

去年,美国 FDA 飞检后给中国某著名制药企业开出了30个缺陷警告,并指出他们在药物生产环节不是严格按照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来生产。仅仅是在通过了国家对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后就参加集采。

而对于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中国和国外的标准也有明显不同。《北方药学》2022年的一篇学术文章《慢病用药中原研药与一致性药物评价药品说明书统计分析》就指出,Cmax(药物的最大血药浓度)和 AUC(药物在体内暴露药量),欧盟的标准在90%-111%。而在我国,以 AUC 为例,下限仅为80%。这几乎是为低价低质的仿制药开了绿灯。

所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呼吁,应为原研药留出更多的市场空间,尤其是在某些慢性或高风险疾病的治疗中,原研药的使用尤为重要。而不能为了数据好看,对低价低质的集采药就听之任之。同时,把进口药和原研药剔出集采或医保,从患者健康的角度,也是难以接受的。

到了必须重视这个问题的时候了,任何有可能侵犯药品选择权和损害公众健康的政策都需要即使调整。而不能继续用“灵魂砍价”、”质优价廉永远是集采药不变的底色“等口号式的宣传来消费公众。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