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350.13 0.05%
|
深证成指 10513.12 0.09%
|
恒生指数 23217.27 0.04%
|
纳斯达克 17449.89 0.87%
|
日经225指数 35725.87 0.28%
|
鲁克 站内编辑
6625 文章
8928140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美国发动贸易战2.0,要不要接招?
2024年12月27日 09:12    
收藏  

从特朗普到拜登,整整八年时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从未停止过。

特朗普声称他上任后会对中国再征10%关税,面对明年这样的开局,中国该如何破?

前央行行长易纲说得好:

面对“小院高墙”也好,高关税也好,有的经济学家做了研究,对这种政策是报复还是不报复,即是否进入“第二轮”。“对于第一轮,我讲的自由贸易是最好的安排,这个原理在第二轮仍然适用,也就是说当对方不理性时,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不予报复是一种最优解。”

你认同吗?很多市场派人士发帖:

应对贸易战的方式是「单边自由贸易,零关税、零壁垒和零补贴」的“三零原则”,这比加入什么国际贸易组织都有效。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很多人觉得这样做,中国很没面子。他们认为,贸易战怕什么?「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让他们也不好过。还有的支持贬值人民币,让他们的关税扑个空。

这里我澄清一下,贸易就是贸易,不存在什么贸易的「战」。

首先,双边贸易就是为两国百姓谋福祉,没有无关税,没有壁垒,没有补贴,商品便宜且供应充足就是两国老百姓之福,也是两国企业之福。

我们对他们的商品加关税,也许报复了对方,或者减少了来自进口商品对国产商品冲击,减少对中国相关企业竞争压力。但是,这害苦了我们的老百姓,他们要付出了更多钱,如果保护国内落后的企业,让他们免于竞争,让他们躺赢,相当于给正常人一副拐杖,迟早他变成瘸子,而老百姓只能用他们昂贵且劣质的商品。

同样,对出口企业加补贴,给与便宜的资本,免费场地,他们不会努力降本增效,只会拼力扩张来骗补贴。最后导致,国内企业蜂拥而上,造成产能过剩。现在,我们的成衣制造,光伏,电池,能源车产量,够全世界用好多年的。

这些补贴来自税收,都出自国内老百姓,国内非出口企业的口袋。然后,把他们的商品半卖半送给外国人,美国人,又是几个意思?

有人发现,国产的商品在中国买居然比国外还贵,贱卖资产是卖国,贱卖商品就不是卖国?

自从特朗普打贸易战以来,我们的人民币从6.2降到了7.3 ,这是为啥 ?说白了,就是商品出口有价格优势,为了出口赚汇!

人民币真的购买力很差么?有人计算过,论平价购买力(PPP),中国的经济体应该是超过美国的。中国商品制造占了全世界最大比例,出口大量的商品,但是,我们的人民币汇率反而在跌?这是没道理的。

大量出口企业,为了获得出口补贴而制造,搞得现在产能过剩。满足外国人贪便宜的需求,浪费了国内的劳动力和资源,这是好的政策么?

所有的这些根据,都是因为政府还在坚持凯恩斯主义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指导经济,放不下「出口」这架马车! 

他们认为两国贸易,就一定要赚外汇,始终要保持顺差。让中国企业的商品霸占全球市场,这样在经济上才能屹立不倒。结果,我们辛苦的劳动换到的美元,但是,他们的美元来的非常容易,在疫情的期间,他们给全美家家户户撒钱。

我们谴责漂亮国到处打仗,但是,他们武器里充满了是中国制造的便宜的元器件。他们之所以可以大量发债,可以养了他们国家穷人和懒汉,可以养他们驻守世界各地的军队,一部分就是我们帮他们买了他们的美债。

很多人说,对付特朗普贸易战2.0,可以继续贬值人民币。

国际收支余额有两本账,一个是贸易的经常账,如果按美元,就是顺差进美元,逆差出美元。还有一本账,是资本账,就是外资进入,还是出去。

如果你的经济好,如果你的货币不贬值,那么,美元会流入享受资本收益。如果你持续贬值,继续降息,那么,人家就会用脚投票而离开。我们老盯着经常账,而资本账会输得很惨。资本都出去投美元资产了,国内经济会好呢?

人民币是管制货币,汇率基本上,央行可控的。在贸易战1.0 ,人民币这么贬,就是对付美国高关税,价格便宜了,中国出口商品才有竞争力。

但是,特朗普可不是傻子。他说了,如果人民币再继续贬值,他们会再加关税。

汇率自贬,补贴出口,对与出口企业来说当然好,但是,对于进口企业,对于转加工的企业,对于消费者,对于纳税人,这都是成本和代价。

而美国和西方国家,更因此坐实我们操纵汇率,在他们国家搞倾销。现在,特朗普明白了,要发展本国的制造业了,我们过去那套政策,可能没用了。

对于特朗普2.0 ,我认为最好方法是恢复正常汇率 ,单方面取消所有关税,取消过多补贴,给所有民企减负,降税,减少监管,国退民进,退出所有产业政策,让自由市场发挥该有的作用。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特朗普关税大棒下的亚洲经济
   罗斯巴德        2025/04/01 08:40
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出现泡沫苗头?
   大存        2025/03/26 01:49
大额“麻辣粉”到期:央行如何平衡流动性压力与债市风险?
   大存        2025/03/18 03:08
中国经济开年有所改善 但挑战依旧
   陆一夫        2025/03/18 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