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 于人工智能领域斩获的重大突破,极大地激发了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热情。自 1 月触底以来,MSCI 中国指数强势上扬,涨幅逾 26%。
在中国股市一路向好的当下,印度股市却陷入修正区间。专家分析指出,在此期间资金正逐步从印度流向中国。
Lion Global Investors 的董事总经理兼股票交易主管张秀华称:“但凡中国市场呈现涨势,印度市场往往就会下跌。”
回顾市场历程,中国的沪深 300 指数在去年迎来强劲增长之前,曾连续三年出现负回报。反观印度股市,在过去九年持续攀升,只是 2024 年的回报率远不及前一年。
张秀华在接受 CNBC 采访时提到:“当投资者打算投资新资产时,就需要卖出部分现有资产,当下的情况便是如此,尤其是印度市场表现欠佳的情形下。”
自今年 1 月 DeepSeek 发布 R1 模型后,中国股市在科技股的引领下展现出强劲势头。该模型对美国主导的 AI 生态系统发起挑战,宣称能以更低成本实现超越现有 AI 企业的性能表现。
追踪香港 30 家大型科技公司的恒生科技指数,上周五创下近三年来的新高纪录。
同期数据显示,MSCI 中国指数自 1 月低点已累计上涨 26.5%,今年截至目前涨幅接近 18%;而 MSCI 印度指数今年截至当前却下跌了超 7%。
Abrdn Investments 的亚洲及新兴市场股票投资专家主管亚历克斯・史密斯表示,资金重新布局至中国,是由多方面积极因素共同驱动的。
史密斯向 CNBC 透露:“DeepSeek 发布后,我们见证了中国市场的强劲涨势。”
DeepSeek 的异军突起,极大地提升了投资者对中国科技公司的关注。史密斯指出,DeepSeek 的 R1 以及阿里巴巴的 Qwen 2.5 等中国本土模型,彰显出中国公司在降低推理成本的同时,不断提升性能的卓越能力。
印度市场吸引力下滑
史密斯指出,印度经济当前正面临增长放缓的困境,其股市在近几个月出现大幅回调,短期盈利预期依旧处于低迷状态。
印度在截至 9 月的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 5.4%,为过去七个季度中的最低值。年初时,政府将截至 3 月的财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 6.4%,这一数值为四年来的最低水平。
野村证券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 1 月底,33% 的全球新兴市场大型基金对中国和香港股票呈现 “超配” 状态,相较于 12 月的 26% 有所上升。与之相反,全球新兴市场基金对印度股票 “低配” 的比例增加了 6%。
超 50% 的基金表示,在 1 月底时,他们削减了对印度的资产配置,同时增加了对中国和香港股票的配置。
宏利资产管理(Manulife Asset Management)的投资组合经理黄妮可向 CNBC 透露,她在 1 月对印度的资产配置进行了获利了结,同时对中国和香港股市,尤其是中国科技板块进行了 “超配”。
她补充道,在 2024 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印度股市在新兴市场中被视为首选投资地,然而如今这一趋势已发生扭转。
Lion 的张秀华表示,疫情之后的几年间,诸多投资者从中国撤资,资金流向印度等国家。
中国的沪深 300 指数在 2021 年、2022 年和 2023 年分别录得超 5%、近 22% 和超 11% 的年度跌幅。而印度的 Nifty 50 指数在同一时期分别取得超 24%、4% 和 20% 的年度涨幅。
Abrdn 的史密斯表示,当下的资金轮换意义重大,鉴于投资者正处于特朗普的第二任期,且考虑到关税威胁,中国后续可能会推出更为激进的刺激举措。
中国市场主要负面因素尚存
尽管市场对中国市场的乐观情绪有所升温,但中国经济依旧面临诸多阻碍。专家建议投资者保持谨慎态度。
宏利资产管理的黄妮可称:“现阶段就断言最艰难的时期已然过去,认为中国消费活动将持续复苏,或许还为时尚早。”
Clearnomics 的创始人兼研究主管詹姆斯・刘表示,值得留意的是,中国市场的波动性相对较高。
他指出:“不断升级的贸易战、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担忧、房地产危机以及政府刺激政策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均可能在 2025 年加剧市场波动。”
东方汇理资产管理(Eastspring Investments)的亚洲股票投资组合专家黄健表示,鉴于年初以来印度股市的回调,目前仍存在获利了结的机会。
黄健将其投资组合的 51% 配置于中国,46% 配置于印度。他还表示,正考虑降低对印度中小盘股的投资比例,但会关注一些大盘股公司,尤其是金融、房地产和银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