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充值信仰吗?”
如果你知道这句略带无奈的话,说明是个在币圈混的。
2017年9月4日,即后来币圈人口中谈之色变的94。
当天,央行等七部委一纸《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差点把币圈“连根拔起”。
公告宣布将“爱西欧” (敏感词汇,此处谐音)定位为“非法金融活动”,禁止“爱西欧”、新上项目,存量项目要限时清退,即明确禁止任何代币发行融资活动,所有 “爱西欧”代币交易平台都需要在月底前清理关闭交易。
公告一经发布,各大交易所代币出现断崖式下跌,各种代币跌破发行价,最高跌幅超90%。币圈10万人一夜间蒸发了1.6亿资产。
那么在94禁令出台之前,区块链行业究竟发生了什么招致国家出如此重拳?这场币圈地震中,是全线阵亡还是有人砥砺而生?
传奇性的2017年
17 年上半年,以比特币,以太坊等为代表的虚拟数字货币价格暴涨,一夜暴富变得唾手可及。一大批人和企业卷入到代币投资热潮中。
但是,由于区块链项目的优劣分辨难度较大,导致许多骗钱项目如遇雨后春笋般涌现。
“区块链布道者们”马不停蹄的宣扬对“区块链”比特币的信仰,老韭菜们趁势辗转于各大社交群,瞄准有增值空间的“山寨币”,新韭菜则在代币处于上升阶段做短线交易,快速获利,剩下的一大批人在这波浪潮中任人宰割。
时间行至2017年,区块链割韭菜之势愈演愈烈,尽管其中不乏真正用心做技术的好项目,但奈何无良之人太多,粉碎了无数散户们的暴富梦。
一场场骗局让区块链被的打上了炒币、骗钱、空气币、传销币、割韭菜、熊市的标签。
如此疯狂的背景下,国家终于出手整顿,
“需要充值信仰吗?”成了那个时期币友见面聊天最常说的一句话。
“94”地震后的毁灭与萌芽
对币圈底层散户和小项目而言,94所带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事出突然,他们不像上层大佬有能力找到避开这场地震的防空洞。后知后觉的韭菜们损失不可挽回。
而相较于广大散户们所遭受的毁灭性打击,投资经验较丰富的散户和投资机构很快走出了94带来的阵痛,他们很快找寻到重建家园的路。
94是祸,但也不尽然是。
94后市场像被打了鸡血般突发暴力反弹,半个多月后开始反转走牛。
虚拟货币价格也在短暂的下跌后节节攀升。到 2017 年底,比特币价格一度高达 2 万美元,高出九四监管前比特币价格近 4 倍。
国内交易所被关闭后,众多机构纷纷转战海外至东南亚国家,以日本、新加坡等国为主,“场外交易”诞生。
由于爱西欧和交易所绝大部分关门或暂停,新的行业“代投”应育而生。
代投,即代理投资。项目方发币给“私募”的机构或个人,再由这些机构或个人进行分销,最终兜售给 C 端散户。
尽管国内行业萧条,但迁徙至海外的交易所们靠着财富效应依旧不断吸引新的用户和资金。如此,海外架构、国内团队、各种发币、变相代币发行反而愈加活跃。
传统基金也不落下风,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带着“ALL IN区块链”高呼区块链革命时代的到来,利益驱使下,又有无数人前赴后继地投身于区块链的蓝海。
这次公告对于未来中国区块链行业发展,未来如何定性,立法的方向,监管尺度,对数字货币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94中的最大赢家
币安。
币安在94前存在感不及OKex和火币,但94后一度超过这两家,半年不到跻身一线交易所行列。
经济危机时期,如果你是某企业的决策者们,你会选择保守策略来消减成本保住盈利,还是亲睐大肆扩张增加市场份额?
显然,币安选择了后者。事实证明,币安确实抓住了机会与红利。
在当时94后的寒冬下,币安通过币币交易避开政策风险。
作为唯一家只支持币币交易的平台,币安大规模扩张,利用其基础用户基数,吸引更多项目方上币,增加交易对数。
这样暴力增长的直接获得项目方的上币费、用户的交易手续费。另,币安同期推出自身平台币,并且随着平台地位的上升,币价跟着水涨船高,带来的分红使交易所增加更多的盈利渠道。
于是,币安在4个月内一跃成为了行业龙头,成为94严打后市场最大的赢家。
市场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17年有94,未来是否还会有其他暴风雨也未可知。割肉退场或按兵不动,试图抄底或乖乖退币,赢家与输家永不缺席。
笔者觉得,目前区块链概念已逐渐以正面的态度普及开来,中国最近也紧锣密鼓的部署央行数字货币,大浪淘沙,是金子总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