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在过去两年里,中国的小企业比大型企业处境更加艰难。
随着新冠疫情进入第三个年头,中国大陆仍在采取有针对性的封锁措施,以控制自2020年初新冠爆发以来最严重的疫情。
中国人民银行2018年疫情前表示,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年。
2022年3月28日,上海的步行街
浦东已进入封控状态,政府对全民检测核酸以控制疫情
为了试图摆脱奥密克戎的疫情,中国快速封锁的清零政策使小企业进入了连续第三年时断时续的不确定性。
对于中国经济的这一部分来说,现在是关键时刻。中国人民银行在2018年新冠肺炎疫情前表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年。
尽管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国家经济增长和就业岗位中占主导地位的却是规模较小的非国有企业。
随着今年新冠疫情的恶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支持措施,比如对某些受影响的小企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小企业给予租金减免和退税。
据官方媒体报道,本周上海以黄浦江为界分浦东,浦西,两部分实施封控,并宣布了约人民币1,400亿元(合218.8亿美元)的税收减免。
但一名经济分析师表示,许多小企业“没有任何收入,因此缩减税费不再起作用,”
该分析师表示,企业正从政府政策中寻求更清晰的判断,看是否值得再坚持一年。目前,“小企业没有足够的信心。他们看不到这场疫情会如何过去。”
在周四下午召开每周例行新闻发布会之前,记者未能立即联系到中国商务部对此置评。工业和信息化部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自2020年初疫情爆发,中国努力控制最严重的新冠疫情,疫情冲击导致经济收缩。中国政府通过使用封锁措施,控制住了病毒在国内的传播,几周内中国经济恢复了增长。
两年来,中国一直坚持“清零”政策,而过去几个月,其他国家则已经转向更宽松的“与新冠病毒共存”政策。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中国大陆报告的新冠肺炎病例或死亡人数要少得多。
尽管过去几周主要经济地区的封锁和旅行限制分片在进行,但其他非风险地区受影响较小。有趣的是,北京的街道上仍然有相当正常的交通流量。
中国国家统计局本月早些时候表示,地方层面比国家层面更能感受到新冠肺炎的影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去年11月警告称,和“新冠共存”的策略可能会导致每天新增数十万例病例,并摧毁国家医疗体系。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亮表示,如果新冠疫情继续严重,政策制定者将允许更大的灵活性来决定GDP与5.5%左右的目标之间的距离,并指出经济增长也有可能超过5.1%。
宗庆后说,政府的政策不能帮助所有的企业。他指出,那些能够在这三年里生存下来的企业,可能会有更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小企业vs大企业
在过去两年中国整体经济增长的同时,小企业遭遇了不成比例的困境。
作为市场状况指标的官方小企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一直显示小企业的信心比大企业要糟糕很多。自2021年5月以来,该指数一直处于低于50的收缩区间。
周四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3月份小型企业PMI从2月份的45.1升至46.6,而中型企业PMI自去年10月以来首次降至50以下。大型企业PMI维持在50以上,为51.3。
地方政府表示,中国最新一波病例背后的奥密克戎变种的高传播性,使得追踪和控制疫情变得更加困难。
在北方省份吉林和南方大都市上海等重灾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每日新增病例数在过去几周一直在上升。
无症状感染者数量不断增加,超过有症状感染者。周三,中国大陆报告了6600多例此类病例,其中大部分发生在上海。这远远高于今天355例新确诊病例。
业务中断
为了控制新冠肺炎病例的激增,当地政府已宣布在提前几小时通知的情况下封锁城区或单栋建筑,这可能会扰乱部分商业活动。
虽然经营工厂的大公司有时表示,他们可以通过留住工人来维持生产,但依赖店面或面对面交流的企业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有趣的是,在北京的一条街上——上周因感染新冠肺炎而关闭的建筑附近——骑行时发现,北侧的大约15家店面都关闭了,而南侧的那些还开着。
同样是在上周,据官方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说,警方不得不介入一场纠纷,在这场纠纷中,上海附近杭州市一个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商家寻求与新冠有关的租金减免。该报告援引市场经理的话说,他们还没有听到地方层面的租金减免,并声称“疫情必须结束”,才能考虑这样的减免。CNBC无法独立地从市场运营商或商家那里得到回应。
本月早些时候,杭州市政府表示,为了控制新冠疫情,已经关闭了市场,但截至3月18日,疫情风险已经结束。
官方媒体《中国互联网信息》(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的报道说,上周的事件反映出地方政府对2月18日发布的一份中央政府文件执行不力。
在这份政策文件中,中国最高经济规划部门和其他13个政府部门宣布了对服务企业的支持,包括呼吁在指定的新冠疫情的中或高风险地区,如果房东是国有企业,则可以减免或减免租金。
该文件还呼吁地方政府采取行动的时候,不要随意扩大疫情防控高危区域,不要随意限制人员自由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