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知道最近的“联想事件”,因为最近这一两周这个话题的民意已经汹涌滔天了。
事情已经发展到了人人都想踩一脚的地步,这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这么知名的一个品牌企业,会在这个时间点出现这样的一个局面?
这一次的联想之怨是怎么来的?
人们对联想的这个怨气为什么会这么大,是突然才有的呢?还是积怨了很久?
为什么司马南偏偏在这个时候成为了一根导火索?
还有就是这么多抨击联想的是是非非,哪些是客观的,哪些又是值得商榷?
注: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来源:百度
首先不管联想集团承不承认,它的发展历史的确充满瑕疵。
联想自己的很多做法也的确存在太多的槽点,有果必有因。这些因是一点点累积起来的,远的不说,联想过去几年慢慢把自己剥离出中国公司,把自己定义为全球公司。但是另一方面,在商业上又喜欢攀附民族企业的大旗,自己的企业家形象,又是改革开放的先锋,这种做法就很让老百姓不舒服。
联想自己应该很清楚,自己的基本盘有很大一块是靠非市场化的力量,定向采购完成的。
你既享受了国企的福利,又有市场化民企的“实利”,本质上这跟很多娱乐圈明星一边在大陆捞钱,一边又是其他国籍的身份,既当又利,让人感觉不好。
注: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来源:百度
其次就是联想这家企业的“贸工技”路线,在这个时间点上,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弃儿。
尤其是一个中科院出身的企业,偏偏沦落为纯生意人思维的企业,靠着资本的并购,成为全球第一大PC厂商。
但实际上,本质上也就是一个超级的电脑组装厂,加一个国际贸易商,很多人会觉得这太没有历史担当了,跟联想这样规模的企业实力与贡献不匹配。
注:杨元庆,联想董事长兼CEO,来源:视觉中国
以杨元庆为首的核心团队,也没什么真正的企业家创新精神,过去十几年太过于守成了,这么多年多好的一副牌偏偏打得稀烂。
本来我们国家这几年在“硬科技”方面老是被卡脖子,所以特别希望一些享受了改革开放既得利益的企业,在关键时候出点力,尤其在科技创新上,希望有点重大贡献。
但是很遗憾,联想过去十几年做了什么重大的技术创新吗?答案是没有。
不仅没有,他们玩资本、玩金融的意识倒是很积极。
科创板上市这件事上就非常的有“进取心”,然后一看招股说明书,公司每年的利润基本上都被高管们自己分了,薪资一个比一个开得高,研发投入呢?相比于很多真正的科技型企业却少的可怜。
注:联想集团招股说明书,高管具体薪资问题,来源:wind
再一看公司主业的产品净利率,百分之一点几,百分之二都不到,这哪是什么科技型企业,这样的企业都敢在科创板上市,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所以从这个招股说明书开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发现联想这家企业,真的是太Low了。
到了这一步,实事求是讲,上面这两点,无论是普通老百姓的感观,还是专业投资人的感受上,应该说都没怎么冤枉联想。
但是这个司马南的出现,把事情慢慢引导到了联想的历史遗留问题上,这一下问题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
注:司马南炮轰联想系列
联想是有很多毛病,但是“涉及国有资产流失、关于股份制改革”的话,那这个问题就太大了。
它属于一个时代的问题,MBO(管理层收购)是整个改革开放都绕不过去的重大问题,这里面的细节很多东西是没办法完全讨论的,在不管白猫黑猫的时代,敢于迈出第一步,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他迈出去了,他发展了,然后现在又说他不合法,不合理。这是对那个时代的任何企业家、创业者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所以历史的问题只能交给历史,联想的真正问题在未来,而不是过去!
如果联想能借这一次的社会鞭笞,洗心革面,重新进化,把我们的这家民族企业走上他该走的路,那不是善莫大焉吗?
注: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来源:百度
最后,我想说科技型企业要想获得重大的发展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任何一家企业一开始为了生存,其实靠不了爹,也靠不了妈,先靠一些低级的模式赚钱活下来是可以理解的。
很多人老是把华为跟联想做对比,你们去看看历史,华为早期的时候也不是像现在这样All in研发的。
华为现在这么All in研发某种程度上也是被逼的,被谁逼的,大家自己都清楚。
在全球化分工的时代,有些企业在早期选择容易走的路并没有什么错,但是联想的问题在于,当他彻底壮大起来的时候,还躺在自己的舒适区,而且很多既得利益越搞越过分,这就不应该了。
所以不要对企业早期的发展路线吹毛求疵,这样显得非常愚蠢。但是回到联想本身来说,做科技型企业,不进则退,守成是绝对守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