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291.43 0.45%
|
深证成指 9905.53 1.27%
|
恒生指数 21395.14 1.61%
|
纳斯达克 15826.28 -2.83%
|
日经225指数 34279.92 -1.30%
|
股海柠檬精 初级编辑
77 文章
81169 阅读
首页  >  要闻 >  综述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上一次总统逼宫美联储,美国陷入十年滞胀
2025年04月18日 05:02    
收藏  
举报

1971年,尼克松为了连任,向美联储施压降息,最终引发美元与黄金脱钩、全球货币体系解体,并在两年后将美国带入“滞胀”泥潭。这段历史成为货币政策独立性遭到侵蚀的典型案例。

美国在尼克松1971年施压美联储后,于1973年正式陷入“滞胀”状态,并持续了大约10年左右,一直到1982年初才真正结束。

如今,美国再次面临通胀、财政赤字和贸易冲突交织的局面,市场担忧再度上演“尼克松时刻”。

故事要从1971年说起.......

1971年,一个酷暑的八月,尼克松总统把美国最顶尖的经济顾问悄悄带进了马里兰的戴维营。

那是一个注定载入史册的周末。

在三天闭门会议后,一连串惊天动地的政策自白宫发布,美元与黄金脱钩、90天工资物价冻结、10%进口附加税上路……全球金融体系的“金本位”正式被终结,而这场政令背后的隐线推手,是总统对美联储前所未有的干预。

一切,只为了赢下一场选举。

当年,美国经济正深陷滞胀,物价在涨,增长在掉,失业率也在升。1971年,美联储的任务是抗通胀,但白宫的任务是连任。尼克松急了。他开始频繁召见美联储主席伯恩斯,单在1971年第三季度,两人就正式会面17次。

这哪还像是央行独立的制度安排?更像是一位总统的意志代行官。结果显而易见,当年联邦基金利率被硬生生压低到3.5%,而M1货币供应量增速却飙升至8.4%,几乎是战后最高。

白宫和美联储,从合作到服从,只差临门一脚。1971年8月13日,尼克松带着财政部长康纳利、美联储主席伯恩斯和其他经济顾问秘密赴会戴维营。会议中,财政部主张温和渐进,而尼克松拍板:“没有时间了,要大招。”

于是,历史性的三项决策诞生。一是关闭黄金窗口,美元不再可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二是工资物价冻结,90天价格停滞,试图强行按下通胀暂停键。三是征收10%进口税,直接打击进口商品,振兴美国制造。

会后,美国股市大涨,道指单日暴涨3.2%,创下历史新高。但市场的热情来得快,退得也快。三个月后,道指便跌回原地。

1971年之后,美国迎来了什么?答案是,黄金价格飙升,美元贬值,通胀飙涨,增长停滞。

金价从35美元/盎司暴涨至1974年的180美元,涨幅超过400%。美元对德国马克贬值37%,对日元贬值29%。通胀率在1973年达到8.8%,1974年破12%,而GDP则在1974年直接转负。这就是所谓的滞胀陷阱,一个被政治意志短暂压制的火山,终究猛烈喷发。

1973年,伯恩斯在国会听证会上坦言:“我承认,美联储在过去两年考虑了太多政治日程。”换句话说,他认了,确实配合了白宫的节奏。可惜代价是历史性高通胀、美联储信誉崩盘,以及一个在1970年代持续六年的“高通胀+低增长”的恶性循环。

直到1979年,保罗·沃尔克接任主席,才用极端加息(联邦基金利率一度达20%)才终结这场闹剧。

总统干预美联储,不是没先例,但1971年那一次教训最深刻,当政治凌驾于经济常识,代价就是经济失控。

如今,美国再一次处于经济与地缘政治的交汇点。通胀未退、财政失衡、全球贸易战升级,面对这些挑战,市场最害怕的不是政策本身,而是“没有人站在刹车踏板上”。

聪明钱看得懂这些信号,他们记得:1971年后美国花了整整十年,才把经济拉回正轨。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比特币站上8.7万美元,是反弹还是开启反转行情?
   鲁克        2025/04/21 10:06
特朗普希望降低鸡蛋价格,却对进口鸡蛋加征关税
   鲁克        2025/04/21 03:53
本周重磅!中国央行LPR 美联储公布褐皮书
   币海独步者        2025/04/21 01:10
华尔街震荡:市场在贸易谈判与利率前景间权衡
   币海独步者        2025/04/18 01:17
消息一出 科技股再次被暴击!关税阴霾笼罩市场
   币海独步者        2025/04/17 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