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集团金融分析师团队在4月23日的报告中指出,监管变化有望成为2025年推动稳定币和区块链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催化剂。
他们大胆预言,在监管变革的助力下,2025年或许会成为区块链在金融和公共领域应用的“ChatGPT 时刻”,即实现突破性的发展与普及。
监管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以及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为稳定币市值的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花旗预计,到2030年,稳定币市值有望飙升至3.7万亿美元(基本情况下为1.6万亿美元)。
美国监管的明确性被视为稳定币获得更广泛接受的核心动力,这将促使稳定币以及区块链更深入地融入现有的金融体系。
自特朗普领导的加密货币友好型政府上台后,美国立法者积极推进稳定币立法工作,如《GENIUS 法案》,旨在规范美国稳定币市场,确保其在支付领域的合法应用。
美国构建的稳定币监管框架,不仅有利于国内市场,还能满足美国境内外对美元无风险资产的需求。按照花旗的观点,稳定币发行者需用每种稳定币购买美国国债或类似低风险资产,以此作为安全抵押品的衡量标准。
照此趋势,到2030年,稳定币发行人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量可能超越目前任何一个司法管辖区。
花旗预测,未来稳定币供应大概率仍将以美元计价。然而,随着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非美国国家可能会大力推广本国货币或央行数字货币。
尽管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由来已久,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地位可能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在欧元或其他货币受国家法规推动发展的情况下,许多非美国政策制定者可能会将稳定币视为美元霸权的工具。
在地缘政治动荡、世界朝着多极化体系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和欧洲的政策制定者极有可能积极推动央行数字货币(CBDC)或以本国货币发行的稳定币。
从市场现状来看,4月份稳定币市值突破230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4%,其中Tether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但市场并非一帆风顺,依然面临诸多挑战。若“采用和整合挑战持续存在”,稳定币的市值可能仅稳定在5000亿美元左右
此外,脱钩现象成为一个潜在的重大问题。花旗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共出现1900起脱钩事件,其中包括硅谷银行倒闭后发生的 USDC 脱钩事件。
重大的脱钩事件危害巨大,不仅会抑制加密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引发自动清算,削弱交易平台的赎回能力,甚至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广泛的传染效应,危及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