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凭借巨额国家补贴,在全球造船业中占据统治地位。如今,美国政府正考虑采取措施应对这一局面。不过,这一提议并非前总统特朗普的想法,而是拜登政府应五个美国工会的要求提出的。
上个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议,对任何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征收150万美元的费用,以抵消中国造船业的不公平竞争优势,并减少对美国企业的影响。
过去30年,中国已成为全球造船业的主导力量。1999年,中国在全球造船总吨位中的占比仅为5%,而到了2023年,这一比例已超过50%。
为了扶持这一产业,北京投入了数千亿美元。不过,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贸易与物流教授阿尔伯特·文斯塔(Albert Veenstra)表示,中国的崛起导致美国造船业衰落的假设并不准确。
美国曾是造船强国,但二战后,随着产业重点的调整,该行业陷入停滞。1970年代中期曾短暂复苏,但此后,美国在全球造船业的市场份额已微乎其微。受到中国崛起影响最大的反而是日本和韩国。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数据,过去十年,两国在全球造船市场的占比已从65%下降至45%。
文斯塔指出,早在1960年代,造船业的产能重心就已从欧美转移到亚洲,之后又向中国集中。美国无法再与中国竞争,部分原因是其钢铁行业在过去25至30年间持续衰退。如果美国实施港口停靠费,预计将显著增加船运成本。文斯塔估算,即便将费用降至100万美元,停靠美国港口的成本仍将是当前的10倍。
哥本哈根船运分析公司 Xeneta 的首席分析师彼得·桑德(Peter Sand)表示,若一艘船卸载1000个集装箱,每个集装箱的成本将增加1000美元。这将推高进口商品价格,并可能拖累美国经济增长。“很少有进口商能完全消化这笔额外成本,他们通常会将其转嫁给消费者,最终影响消费需求。”桑德说。
伦敦卡拉克森研究公司(Clarksons Research)执行主任斯蒂芬·戈登(Stephen Gordon)认为,该提议或能为美国带来每年400亿至520亿美元的收入,“前提是船只停靠情况没有发生变化”。
据该公司估算,2023年,美国港口共接待了约3.7万次船只停靠,其中83%为集装箱船,30%为油船。这些船只可能因与中国的关联而面临最高150万美元的额外费用。
面对高额停靠费,船运公司正寻找替代方案。例如,改为停靠墨西哥或加拿大的港口,再通过卡车或铁路将货物运往美国。桑德指出,墨西哥西海岸的港口已接近最大吞吐能力。另一种应对策略是调整船队所有权,将中国船队与非中国船队分开,以规避额外费用。
此外,该提议可能面临法律挑战。国际贸易协定通常禁止歧视性税费,因此美国可能会遭到主要贸易伙伴的司法诉讼。许多分析人士认为,该措施不太可能帮助美国重振造船业。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数据,美国每年新造的船只不到五艘。
文斯塔表示:“欧美几乎不再具备造船能力。韩国和日本的产能也十分有限,目前只有中国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全球造船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