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格局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欧洲奢侈品行业在经历了一段低谷期后,于近期财报季展现出复苏曙光。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经济现状以及美国关税前景犹如两座大山,横亘在行业前行的道路上,深刻影响着行业的未来走向。
回顾近期财报数据,爱马仕第四季度销售额的爆发式增长,以及 LVMH 集团、开云集团等超出季度预期的表现,连同历峰集团创纪录的季度销售额,无疑为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市场看到了行业复苏的希望。
正如 Algebris Investments 的 Simone Ragazzi 所言,2024年的艰难处境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得到改善,伯恩斯坦的 Luca Solca 也认为行业正处于由欧美消费者推动的周期性复苏进程中。
然而,行业复苏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中国市场,作为奢侈品行业长期以来的重要支撑,目前销售情况依旧低迷。欧莱雅和开云集团旗下古驰在中国销售额的下滑便是例证,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中国消费市场的疲软,也凸显了奢侈品行业对中国市场依赖所带来的脆弱性。
与此同时,美国关税问题犹如高悬的利剑,时刻威胁着欧洲奢侈品行业。特朗普上台后可能对欧洲公司征收关税,叠加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给行业带来巨大压力。
一旦关税落地,企业为维持利润,很可能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开云集团和爱马仕的暗示便是行业应对策略的信号。但不同企业在成本转嫁方面面临的难度各异,毕竟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和品牌忠诚度各不相同。
欧洲奢侈品行业的独特属性使其在贸易摩擦中有一定缓冲空间。“意大利制造”等标签背后所代表的产地属性,决定了部分业务难以在海外复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奢侈品公司免受极端贸易措施的冲击。
然而,贸易税若对中国等目标经济体造成负面溢出效应,如抬高物价、削弱消费者信心,进而影响整体消费市场,那么奢侈品行业必然难以独善其身。
从长远来看,这些外部因素极有可能加剧奢侈品行业内部的分化。当市场环境趋紧,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上会更加谨慎和挑剔,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品牌力强、产品创新度高的品牌。
那些因“缺乏创新和定价过高”而饱受诟病的品牌,将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定价策略,以证明其产品价格的合理性。
欧洲奢侈品行业在财报季表现出乐观迹象,但中国经济的复苏缓慢以及美国关税前景的不确定性仍可能对高端品牌争夺市场份额构成挑战。尽管行业表现出复苏迹象,但未来仍需关注局势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