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在各种停产停工的消息下,有传闻称,全球汽车芯片大厂安森美宣布关闭位于上海的全球配送中心并将其迁往新加坡。
尽管安森美表示,受疫情影响,位于上海的配送中心只是“暂时关闭”,并非“外迁”,安森美已向上海政府申请复工,并已得到批准。但负面影响依旧存在,甚至有不少企业开始考虑迁出上海。
事实上,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在全国占比持续下降,2019年降至26.8%,与最高时相比下降了6.2个百分点。2003—2019年,制造业大类行业中,长三角地区仅有7个行业在全国的生产规模占比增加,都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区域外转移。
今年3月上旬,苹果就准备将7%-10%的 iPhone 12产能,从苏州昆山富士康转移到印度生产。而4月中旬上海疫情之后,苹果宣布要在印度的富士康工厂生产最新的 iPhone 13,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象征,标志着制造当前世界上最先进手机的供应链,在极短时间内落地到了印度。
可以说在这一轮的上海疫情影响下,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区域外转移将愈发明显。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特斯拉成为了那个“逆行者”。
截止到5月4日,上海全市重点监测1 800家工业企业中,复工率已经超过了70%,尤其是在第一批660多家重点工业企业中,复工率已经超过了90%。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持续恢复,提升了产能。
特斯拉就是其中的代表,在上海临港的官网上,特斯拉的复工被挂在首页之上,成为了示范标杆。要知道,在复工指令下达之初,甚至有部分企业因不想承担风险拒不配合。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打了一出漂亮的默契牌。
几天前,特斯拉为此向市政府发去了一封感谢信,在信中详细描述了临港集团运营的一家公司如何安排公共汽车将6 000名特斯拉工人及其供应商运送到工厂,并对该公司进行消毒,以便工厂尽快进入“闭环”生产。
“上海临港的工作人员连续三天战斗,日以继夜地工作,以保证特斯拉的工人能够返回工厂。”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负面消息与消极情绪遍布黄浦江畔,政府公信力一日丧尽,可以说此时特斯拉起到了不小的模范带头作用。
你先复产复工,剩下的我来安排。于是,在政府的协调下,除了特斯拉外,与其配套的一系列供应商成为了上海乃至江浙地区最早一批开动起来的企业。
除了带动复产复工,感谢信中的另外一个细节,更是将特斯拉推向了热点。
“计划在上海工厂当前园区附近,另建一座新工厂以扩大产能。新工厂完成扩建后,预计将生产 Model 3和 Model Y 车型,年产能为45万辆。加上已有的上海超级工厂产能,特斯拉位于上海的工厂总产能预计提升至每年100万辆,上海工厂有望打造为特斯拉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中心。”
这样的消息更是将此前特斯拉在华投建第二工厂的传闻直接联系起来。今年1月,马斯克就曾公开表示,“今年将为全球第五座超级工厂选址”,可能会在年底公布相关消息,人们就推测这一座超级工厂“很大概率还是会落地中国”。
此前,中国已有沈阳、广州、深圳、青岛、宜宾、重庆、合肥、武汉、西安等九座城市,与特斯拉中国第二座工厂计划传出“绯闻”,均被辟谣。目前看来,无论是新建第二工厂,还是在上海超级工厂基础上扩建二期工程,与上海重度捆绑的特斯拉还将在此地继续深入。
2022年1月29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官方发布公示:《上海市临港新片区先进智造片区XJZZ-08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 K02 街坊局部调整》。临港先进制造片区 K02 街坊做出重磅调整,K02 和 K03 街坊合并,形成一幅超大地块 K02-08,占地面积70.6公顷,规划为工业用地,建筑面积约176.4万平方米。
K02-08 地块面积70.6公顷,远大于中芯国际临港基地的59.5公顷,但低于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80公顷。K02-08 地块建筑面积176.4万平方米,也大于中芯国际临港基地的148.7万平方米。
有业内专家表示,很可能就是特斯拉上海第二工厂所在。从规划图中就可以看到,这一块地的西南方向不足一公里的地方就是宁德时代的电池工厂,西北方向就是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
2021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共交付车辆48.413万辆,同比增长235%,其中有超过16万辆的海外市场交付,满足欧洲、亚洲等十多个国家的需求。在特斯拉2021年93.6万辆的全球交付量中,上海超级工厂占比高达51.7%。
也就是说,上海工厂担负了特斯拉全球销量的一半以上,已经成为特斯拉最重要的一个工厂了,以后还将更加重要。
在众多绯闻城市中,特斯拉再次选择了上海,这背后的因素无外乎各种地缘、政策,上海对于特斯拉来说就是最优解,特别是经历了柏林工厂曲折的落成后,上海一路绿灯10个月的神话速度更是让其省心。
在此之前,特斯拉曾经披露过一份报告,同意从2023年起每年向中国缴纳22.3亿元人民币(合3.24亿美元)的税款。并承诺,届时上海工厂每年的销售收入将不低于750亿元人民币。若到2024年1月12日,特斯拉上海工厂的税收收入未能达到协议标准的80%(即大约每年17.8亿元人民币),该公司便同意归还工厂土地。
从目前的形势看,这样的对赌协议已经是板上钉钉,特斯拉已然成为上海市的一张全新的名片。而不论是从股价、销量、盈利情况来看,上海毫无疑问地成为了特斯拉走向腾飞的起点。
在特斯拉近日发布的2021影响力报告中,马斯克的豪言正式成为了目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影响,我们计划继续增加产量和产品的可及性。更具体地说,这意味着到2030年,我们的目标是每年销售2000万辆电动汽车(2021年为94万辆)。”
在这样的宏图之下,特斯拉上海工厂的顶点绝不仅仅是眼下规划的100万辆,上海与特斯拉的捆绑还将持续深入而彻底。
从另一层面看,此时特斯拉有意无意披露出的扩产消息,在“上海逃离潮”中逆浪而行有着更加重要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