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短暂的中止审查后,近日从证监会官网获悉,中国茶叶(全称“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又恢复了发行上市审核。
截至目前,冲刺 A 股“茶叶第一股”的这条道路上已仅剩中国茶叶、八马茶业两家企业。其中,中国茶叶于2020年4月递交了上市辅导备案,并在当年6月递交了申报稿,处于“预先披露更新”的审核阶段,此前证监会曾在反馈意见中对公司提出了多达69个问题。
至于为何 A 股尚未迎来一家上市的茶叶股,分析人士认为,茶叶类公司上市较难,一方面是已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低迷,另一方面,市场集中度低,公司业绩无法满足上市要求,持续经营能力或存在潜在风险。
而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属中央企业中粮集团控制下的公司,正走在冲刺上市道路上的中国茶叶最终能否成为 A 股“茶叶第一股”?
据悉,中国茶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40年代。1949年11月,中国茶叶公司成立(中国茶叶前身),时任农业部副部长、“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出任第一任经理;期间经过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等调整,公司于2018年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中土畜直接持有公司40%的股权,通过一致行动人中茶员工持股平台控制公司15%的股权,系公司控股股东;国务院国资委直属中央企业中粮集团持有中土畜100%股权,合计间接控制55%的股份,为中国茶叶的实际控制人。
中国茶叶的主营业务为各类茶叶及相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乌龙茶、普洱茶、花茶、红茶、六堡茶、白茶、安化黑茶、绿茶及相关制品等,拥有包括“中茶”核心品牌及“海堤”、“猴王牌”、“蝴蝶牌”、“百年木仓”等产品品牌。
申报稿显示,2017年至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9亿元、14.9亿元、16.34亿元、7.71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1.84亿元、1.45亿元、1.66亿元、8 341.33万元。
从收入构成上看,乌龙茶、普洱茶、花茶在公司收入中占比较高,其中乌龙茶系公司收入最高的茶种,报告期内产生销售额3.68亿元、4.32亿元、4.8亿元、2.37亿元,整体上约占中国茶叶主营业务收入的30%。
中国茶叶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近年来一直明显低于净利润。报告期各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541.28万元、3540.85万元、9287.36万元及380.17万元,均远低于同期的净利润1.84亿元、1.45亿元、1.66亿元、8341.33万元。
至于产生差异的原因,2017年至2019年主要系公司增加库存准备使得存货增加所致;2020年1-6月主要系受疫情影响公司预收货款减少,同时公司向上海超智食品贸易有限公司等销售额增加带动应收账款同步增加。
不间断分红
公司近年来持续开展了分红。据披露,中茶有限(公司前身)以 2016年10月未分配利润为基数,于2017年向中土畜分红1.95亿元;2018年和2019年,公司又分别向全体股东分红9739.68万元、1.02亿元;2021年上半年,公司同意向公司股东进行2019年度的利润分配,利润分配金额1.4亿元。
申报稿指出,此次申请上市,中国茶叶计划募集资金5.4亿元,其中2.9亿元用于“云南普洱茶产能建设项目”建设,剩余的2.51亿元用于营销网络及品牌建设项目的建设。
至于项目实施的具体细节,公司打算对中茶凤庆现有厂区的基础设施、动力电源和消防安防等方面进行整体改造,引入先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提高普洱茶紧压茶、小包装产品的生产加工产能;进行建设云南普洱茶原料中心,提升原料资源掌控能力。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紧压茶加工产能3 000吨/年、小包装普洱散茶加工产能500吨/年、滇红茶加工产能250吨/年。
至于为何实施该项目,公司表示“在普洱茶生产方面主要采用租赁第三方生产设备及场所的方式组织生产,在自有产能方面存在短板”。不过,其募资扩产是否具备充分的必要性?
据披露,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中国茶叶主要产品的产能分别为2.2万吨、2.49万吨、3.27万吨、1.77万吨,产能利用率由2018年的70.05%下降至2020年上半年的仅57.58%,即使是在产能利用率最高的2018年,这一数额也只是74.22%,产能尚未处于饱和状态。
而在产能利用率明显下滑的情况下,公司未来扩产后又能否消化掉新增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