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过城楼的爱马仕哥许家印,辞去了恒大地产董事长职务。
恒大会不会倒的猜测已经持续了小半年,就在上周,老司机和几个朋友喝茶时,大家也在聊这个问题。记得当时我说了一句:
倒是不可能的,但老板估计是要换了,就像苏宁一样。
但恒大说他们并没有换老板,只是变动了一下管理架构。
许家印是河南人,但恒大却是广东的房企,是典型的粤派开发商。如果你去看过恒大山水城,合生国际城,或者碧桂园,你就会对老派的粤派房企有个直观的感受。
超级大盘,大手笔,大PPT,动辄数千亩。除了住宅,建商业、酒店、写字楼也如探囊取物一般。
老司机是在看了不少粤派楼盘之后,才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想象力,才知道原来开发还可以玩这么大。
恒大并不是最老牌的粤派房企,但却是后来居上,曾一度坐上销量全国第一的宝座。直到今天,恒大仍然是排名前五的开发商。
这里指的当然是规模。
在全国实施招拍挂以后,以前依靠协议拿地的粤派房企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做超大盘,要求的是地价极低,规模极大,招拍挂不但抬高了地价,拍地的规模也缩小了,宁波现在基本上找不到30万方(建面)以上的地块。
更遑论千亩大盘。
于是恒大、碧桂园等开始下沉到三四五线城市,甚至大城市周边的乡镇,在这种地方,他们完全是降维打击,无论是品牌影响力,资金实力,还是PPT表现力,都彻底碾压当地开发商。
许老板一张城楼上的留影,让许多小地方官艳羡不已。
所以,在下沉市场,恒大仍然具有相当大的话语权,在城市规划、土地出让、开发政策方面,许多地方都要和恒大商量着来。远的不说,去看看九龙湖,就能体会到恒大在这个地方的统治力。
全国扩张,多地开花,规模膨胀,单靠自身的开发利润是完全不够的,举债发展是必由之路。历史上,恒大不止一次出现债务危机,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许家印陪着香港几大财团老板打牌,最后成功引资数百亿,化险为夷,平步青云。
但这次几百亿不够了,据传恒大有息负债超过8000亿,靠许老板打牌肯定是不灵了。
这次惊动了高层。
想也想得到,没有高层从中协调,又怎能调动几千亿来填恒大的“流动性”大坑。
许家印辞去董事长,恒大的债务危机可谓曙光初现,这有可能标志着许家印时代的结束,但也标志着恒大新征程的开始。
一如宋卫平离开绿城一样,不但终结了绿城的债务危机,而且还让绿城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当然,恒大和绿城不是一个量级的。
与其说是许家印时代结束,不如说是房企快速扩张的时代结束。过去几年,许多房企把“冲规模”作为了公司发展的第一要务,百亿级的要冲千亿,前一百的要冲前三十。
许多专家信誓旦旦的说中国未来只会留下几十家房企,于是大家都简单的认为:
只有最大的才能活下来。
今年,恒大债务爆发力,蓝光、华夏幸福、泰禾也爆发了,据说还有知名大鳄正处于焦头烂额之中,现在大家仿佛看懂了。
原来欠债少的才能活下来。
这些年房企的快速扩张,与两个基本条件是分不开的:第一是融资相对容易,无论是贷款,发债还是信托,甚至民间借贷,都相当宽裕,只要想借钱,路子总是多的。第二是楼市火爆,楼盘不愁卖,虽然借了很多钱,但一开盘钱就会回来,还债压力不大。
许多房企资金安排都相当紧凑,两个锅盖盖三口锅,每个楼盘的开盘节点,开盘销售率,回款额度都相当严格,人们给这种紧凑的资金安排起了个通俗易懂的名字:
高周转。
现在人们提到高周转,总是容易和低品质联系起来,的确,要做到又快又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是开发商的锅。要规模还是要品质,所有的开发商都选择了前者。因为房价被限,品质好与品质差卖同样的价格,楼市火爆,好品质与差品质也都是一抢而空。
这本就是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机制。
所有的高品质,都是竞争出来的,楼市没有了竞争性,谈品质就是缘木求鱼。
我们看到,从今年开始,支持高周转的两个基础条件都在发生改变。
融资不再宽松,意味着再要扩大债务规模变得不可能,“三条红线”和“拿地不超过销售额40%”的规定,就是开发商举新债的紧箍咒。此外,今年许多地方的限售慢了下来,宁波尤其明显,现在是奉化,接下来就是余姚慈溪,搞不好北仑也要熄火,就算想高周转,也转不动。
所以从今年起,老司机认为一个“出清高负债房企”的时代开始了。恒大很大,所以不能倒,但高负债的中小房企就难说了,重组、并购,甚至破产,这样的新闻未来一两年可能不会少。
这是高负债房企的地狱,也是央企和财团的天堂。
买了恒大的人不用悲观,中央已经出手相救了,最困难的时期即将过去。那些没有暴雷的房企也不要乐观,说不定哪天就爆了,还没人救。
兔死狐悲,恒大的危机肯定会让不少房企心有戚戚焉,刚好,现在正是许多城市准备第二轮集中供地的当口,宁波据说有六十余宗地块在等待“有缘人”,危机之下是否还有那么多房企做“韭菜”,我们拭目以待。
游戏规则制定者或许正在反思,“限房价竞地价集中出让”的政策是否应该调整?毕竟,土地-房企-购房者,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逼死了谁,其他人也都玩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