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已然蔓延至能源合作领域,引发了全球能源市场的连锁反应,改变着中国的能源进口格局。
根据《金融时报》披露的航运数据显示,中国已“完全”停止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十多周。贸易摩擦升级使得中国对美国碳氢化合物征收高达99%的关税,这一举措几乎将美国能源产品排除在中国市场之外。
而此时美国正针对多个国家发起广泛攻势,中国不仅被排除在多数关税暂停征收90天的范围外,还面临高达145%的总关税。作为回应,中国对美国商品征收125%的关税,并限制关键高科技矿产出口。
自今年2月一艘来自德克萨斯州 Corpus Christi 的69000吨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抵达福建后,中国便再未收到美国液化天然气。
第二艘油轮因未能赶在2月10日中国对美国液化天然气征收15%关税前抵达,不得不改道前往孟加拉国,此后关税又上调至49%,高昂成本让美国液化天然气对中国买家失去吸引力。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天然气专家安妮-索菲·科尔博(Anne-Sophie Corbeau)认为,这将产生长期影响,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商可能永远不会签订新的美国液化天然气合同。
此前,中石油和中石化等中国企业虽与美国终端签署了13份长期液化天然气合同,部分合同期限至2049年,但如今受通胀和关税成本影响,开发商正寻求重新谈判条款。与此同时,在关税战期间,中国将美国原油采购量削减了90%。
中美对峙促使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关系愈发紧密。本周早些时候,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表示,北京将加大从俄罗斯进口液化天然气,两国还讨论了拟议中的“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
俄罗斯已成为中国第三大液化天然气供应国,去年中国成为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在亚洲的最大买家,进口量达700万吨。
与此同时,彭博社报道显示,鉴于与华盛顿的贸易战,中国从加拿大进口了创纪录数量的原油,大幅减少从美国的原油供应。
3月份中国从加拿大太平洋沿岸温哥华附近港口进口的原油数量飙升至创纪录的730万桶,本月进口量可能更高,而从美国进口的原油数量已从去年6月的峰值2900万桶降至每月300万桶。
历史上,中国直接进口加拿大原油数量少,主要受基础设施限制,中国炼油厂主要从中东和俄罗斯采购原油。但去年5月贯通的跨山输油管道扩建项目改变了这一局面,为加拿大提供了直接出口更多原油到亚洲的替代路线,减少了对美国的依赖。
中加能源与环境论坛主席姜闻然认为,鉴于贸易战,中国不太可能进口更多美国石油,来自加拿大的能源供应对中国而言是积极消息。
在这一系列变化中,俄罗斯始终是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2024年俄罗斯对华原油出口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原油进口量增长得益于价格折扣。而中国从第二大供应国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进口量在2024年同比下降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