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商品 >  美国正在打一场毫无胜算的“石油战争”
美国正在打一场毫无胜算的“石油战争”
 杜牧白    
2021年11月26日 06:54
  收藏
   

在被以沙特为代表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和俄罗斯拒绝提高石油产量之后,美国现在开始了一场更大的冒险,试图通过释放5000万桶的紧急石油供应来“操纵”全球石油市场。

就这样,一场以美国、印度、印度和中国等原油消费国与欧佩克和俄罗斯等原油输出国之间的“石油战争”正式开始了,从种种迹象显示,拜登发起的这场“石油战争”的胜算很低。我们尚且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下。

一、拜登发起这场“石油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一直以来,面对高企的原油或者能源价格,拜登政府把原油归咎于欧佩克和俄罗斯,指责石油公司操纵价格。

拜登政府开始明白,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拜登政府的能源转型造成的。美国能源部长珍妮弗-格兰霍姆(Jennifer Granholm)最终承认是一场 "危机",

随着民主党(拜登所在政党)的民调数字急剧下降,拜登政府正在采取激进的措施,试图在圣诞-新年假期前降低天然气和取暖费,因为高价格已经影响到美国人的旅行和消费计划,损害了经济。拜登政府才进行对全球石油市场进行前所未有的干预,要求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等协调释放紧急石油储备。

二、为什么说拜登的胜算很低?

1、释放的原油储备只是“杯水车薪”

虽然各国联合起来抛售原油储备看起来是个好主意,但历史已经证明,释放石油储备只会对价格产生短期影响,而目前是公开宣布与欧佩克+卡特尔进行石油战争。石油储备是为了应对战争、飓风和重大石油供应中断等紧急情况。它从来就不是为了控制石油价格。要成为有效的价格控制工具,全球石油储备必须增加10倍,才能影响全球每天需求量将超过1亿桶的石油需求市场。

印度已经表示,它打算从其储备中释放500万桶石油,这个数字只是杯水车薪。能源信息管理机构估计,全球对石油产品的需求为每天9890万桶石油。如果印度只是象征性的抛储,那么释放石油储备将导致短期价格下跌,最终油价还会上涨,甚至比没有释放战略石油的情况下还要高。

2、美国释储可能激起欧佩克反击

以沙特为代表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日前表示,根据目前的市场条件,此举(抛储)是不合理的。此举可能会影响其提高产量的决定。

华尔街日报指出,如果美国联合多国释放石油储备,欧佩克极有可能以牙还牙,用他们的减产来反击。

Rystad能源公司的高级石油市场分析师Louise Dickson表示,

石油市场正在酝酿一场新的价格战;

我们估计美国、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英国将精心策划释放7150万桶,这是在欧佩克+一再回绝增加供应和缓解价格的呼吁后的最后努力。

不过,这一宣布非但没有修补紧张的石油市场和缓解价格,反而在欧佩克+将如何反应方面释放出更多的不确定性,并在生产商要求提高价格和消费者要求降低价格之间形成拉锯战,这只能导致2022年非常不稳定。

Rystad分析师指出,

石油进口国的 "大胆 "举动为OPEC+在12月储的下一次会议上为调整其供应政策敞开了大门。此前,该集团曾表示将按月增加40万桶的供应量,但为了应对抛售原油储备(SPR)的消息,欧佩克可能继续按兵不动,维持原产量。

这一计划的释放将只对价格产生短期影响,但对全球石油市场有长期影响。此举将给予欧佩克和俄罗斯更多的权力,并将使美国生产商处于竞争劣势。如果想要真正降低油价,我们应该生产更多的石油,或者呼吁欧佩克和俄罗斯建立更多的供应。

不过,不要低估美国和中国的意愿

Rystad能源公司的高级石油市场分析师Dickson说,如果战略石油储备的释放未能对汽油和石油价格产生重大影响,那么美国和中国可能对OPEC+或市场采取进一步行动。Dickson表示,

市场不应该低估中国和美国的意志,它们的目标似乎是一致的,即引导市场进入熊市,以支持经济复苏,并解决风险越来越大的通胀宏观环境;

美国虽然犹豫不决,但可以通过比预期更早的加息来增加对美元的支持和对石油价格的下行压力。中国已经在给市场增加几个看跌的陷阱,包括降低原油进口,燃料配给等措施。

白宫11月23日宣布从石油储备(SPR)中释放5000万桶时,发出的声明指出,拜登随时准备在必要时采取 "额外行动",并准备利用他的全部权力与世界其他地区协调工作,以保持充足的供应,"因为我们退出了大流行病"。

在同一天的白宫问答中,美国能源部长珍妮弗-格兰霍姆(Jennifer M. Granholm)被问及正在积极考虑哪些其他工具,以及在什么时间内。格兰霍姆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说,总统有很多他正在考虑的工具,而且这些工具仍然摆在桌面上。

编辑: 杜牧白
更多财经请关注 WX: Chaocaijing123456
币海财经: 全球财讯门儿清 https://www.bihai123.com/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