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肯德基、必胜客等快餐品牌的母公司百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百胜中国”)登陆港交所,完成了二次上市。
但以每股468港元(约合60.4美元)破纪录的高价入市的百胜中国,开盘后股价即走低跌破发行价,当天一度跌幅超6%,成为港交所一年多以来上市首日表现最差个股。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餐饮企业,百胜中国二次上市遇冷,不只是因为上半年受疫情冲击大幅下滑的业绩,更有主打品牌所属行业日趋饱和、多元化餐饮战略实施受阻等多重因素影响。
肯德基、必胜客增长接近天花板
截至2020年6月30日,百胜中国旗下有餐厅总计9900多家,7月更新数据后,百胜中国门店总数(含黄记煌门店)达到10000家,相比许多还在向1000家门店数量冲刺的本土餐饮企业,百胜中国确实是巨无霸型的存在。
过去几年里,百胜中国每年的新开店数量都超千家,其中肯德基占大头。值得注意的是,百胜中国业绩增长势头并没有越来越强,近年来的盈利能力明显减弱。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百胜中国的业绩下滑更明显,营收为36.56亿美元,同比下降17.43%;净利润为1.94亿美元,同比下滑51.5%。虽然二季度以来下滑幅度有所收窄,但全年业绩依然会受到明显影响。
相比中国餐饮业平均门店3~5年的现金回收期,肯德基、必胜客餐厅的回收期分别为2年和3~4年,加上特许经营的模式,两大品牌在快速扩张过程中一直是百胜中国的业绩支撑,但随着国内西式快餐市场逐步趋向饱和,同类型竞争者增多,肯德基和必胜客的发展形势出现了变化。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中国西式快餐的市场已经基本饱和,包括下沉的县级市场,都已经有多个西式快餐品牌进入,肯德基的门店数量已经很多,再在下沉市场大量复制,空间不大难度却不小,“百胜中国声称餐厅门店数量有潜力在长期发展至20000家或以上,不太现实。”
市场待开发空间有限的另一面,是百胜中国已经形成了规模化效应,抗风险性也随之增强。疫情让大量消费者更依赖外卖的消费习惯改变,给肯德基、必胜客的数字化平台带来了新的机会和优势。
中西餐多元化战略“长短腿”
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百胜中国陆续培育、收购了东方既白、小肥羊、黄记煌等中餐品牌,获得了COFFii&JOY、塔可贝尔及Lavazza等新兴西餐、咖啡品牌的特许经营权,呈现中西餐两条腿走路的格局,但目前来看,“长短腿”的问题非常明显。
作为主力品牌的肯德基和必胜客每年为百胜中国贡献90%以上的营业收入,其他品牌产生的收入不足10%。
“中餐板块基本都是‘拖油瓶’,西餐板块也只有肯德基在支撑,必胜客都在下滑。”朱丹蓬评论道。
百胜中国的核心能力之一在于高效的规模化、标准化复制,但不同品类的餐饮在标准化上的难度差异很大。可以看到,即使在难以标准化的中餐领域,百胜中国选择切入的细分赛道依然是相对容易标准化的火锅、焖锅、快餐,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标准化强项的效果。
但实际操作中,影响餐饮运营的因素和细节过多,百胜中国的本土化和多元化战略扩张之路走得并不顺利。
百胜中国方面表示,百胜中国此次预计募资约192.74亿港元,45%的资金将用于继续扩大餐厅网络,持续扩张将是上市后百胜中国的战略重点之一;45%的资金用于建设数字化及供应链及食品创新,10%的资金用于补充运营资金等。
对于正在积极探索下沉市场拓展模式的百胜中国来说,赴港二次上市是更贴近本土消费者的一个动作,也是广积粮,为以肯德基为代表的“小镇模式”囤积弹药的重要渠道,而能否实现2万家门店的宏愿,还要看消费者和资本市场是否继续买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