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裁员降薪,小企业破产倒闭……但智联统计的2020夏季平均工资居然还涨了,北上深平均工资无不过万。每天活在被平均的阴影下,事实上你真的是贫困人口吗?
你很可能就属于中国的富裕阶层,但你很难意识到。
中国有多少穷人?
总理李克强给了一个算得上官方权威的回答:中国有“ 6 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 1000 元左右”。
这个数字让很多人感到惊讶,他们难以想象“每个月 1000 元是怎么活下来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住户抽样调查数据,2019 年收入最低的 40%家庭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1579 元,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965 元。也就是说,中国平均每月可支配收入在 1000 元左右的人群超过了 40%。
更常见的引用数据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他们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nese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简称 CHIPs)通常被视为国内最权威的收入分配研究。CHIPs 的数据也同样印证了总理回答的准确:
中国有 39.1%的人口月收入低于 1000 元,换算成人口数即为 5.47 亿人,同时月收入在 1000-1090 元的人口为 5250 万人,因此 1090 元以下的总人口为 6 亿人,占全国人口比重为 42.85%。
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中国有多少富人?
答案似乎更加令人惊讶,他们发现:原来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每月两万的只有 70 万人,占总人口比例 0.05%。
这不是平常所说的“中产阶级”吗?中产阶级的人数居然都只有这么点?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看新闻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弄明白总理所说的月收入的意思,因而高估了那“ 6 亿”人的贫穷程度,同时低估了那“ 70 万”人的富裕程度。
总理说的“每个月的收入”,指的是“家庭人均可支配月收入”。
比如说,一对中西部农村夫妇外出到工厂打工,家中留守一对子女,由一位老人照顾,这样的家庭就有五名成员,工厂工资 3000 元出头,一平均,他们全家都是月收入 1000 元左右的中低收入人群。
那要做到“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两万,这样的家庭又该富到什么程度呢?
以一个四口之家为例,在社保、个税缴纳规范的城市里,一对夫妻挣钱,养两个孩子,也就是夫妻双方的税后收入都在 4 万元以上,两人加一块,税前年收入至少要超过 125 万。 他们当然是凤毛麟角一般的有钱人。
真实的中产
即使看了前面的解释,很多人大概还是会诧异,觉得中低收入人群比他想象的要多,而金领阶层远比他想象的要少。
这也不奇怪,我们日常在舆论里,见到的多是关于中产阶级的迷思性描述,再加上为“中产”量身打造的消费宣传,很容易拉高了大众对中国人收入状况的估计。
到底赚多少能算中产?
但能够符合“中产”印象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人们把上万月薪视作中产的基本门槛,然而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2018 年数据,哪怕是全家人税后月收入加起来能超过一万元,都已经超过了全国 87.5%的家庭。如果夫妻双方的税后工资均超过一万元,那他们必定属于中国前 5%的高收入人群。
未婚青年可能对家庭收入的概念缺乏感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里还有一项“全国城镇劳动力主要工作收入”,同样可以颠覆很多人对自己收入的认识:一个月税后挣到 5000 元以上(包括奖金),就超过了全国 80%的工薪族。至于税后工资过万,那可以超过 97.5%。
显然,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收入水平,都与电影、电视剧甚至媒体热炒的公共话题对不上号。
这样的舆论错觉是如何形成的?
不少人的想象中,贫富差异意味着一小撮有钱人高高在上,生活极度奢靡,而他们自己属于组成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和穷人。
作为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城乡差距和地域差距才是构成中国贫富之差的最重要因素。
根据统计局发布的官方数字,2018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39250 元,其中最高的上海市有 68033 元;而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 14617 元,其中最低的甘肃省只有 8804 元。上海市民的平均收入是甘肃农民的 7.7 倍,相当于美国人与中国人的收入差距。
相应的,中国大陆发达城市内部差距则处于较平缓的水平。拿上海市最富和最穷的 10%家庭做比较,他们的收入中位数大约有 10.5 倍差距。在香港,这个差距是 29 倍。而在纽约曼哈顿,只是拿最富和最穷的 20%做比较也能算出 42 倍的差距。
而在舆论的生成能力上,城乡和地域差距比收入还要大得多,上述大城市的声量有绝对的优势。
在这些舆论所代表的发达大城市,尤其在北上广这三个富集媒体、声量巨大的城市,年收入十来万的家庭确实只算是中等水平,税后月收入五千块也才刚到全市平均。
从咖啡、口红到轿车,舆论鼓吹的生活方式并非不接地气,只不过那仅限于一二线城市市区的地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