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继续还贷的中国“烂尾楼”业主正在迅速增加,这加剧了国内房地产危机。
研究机构克而瑞称,截至7月13日,房贷停供潮已“抵达”逾50个城市的至少100个楼盘,根据Shujin Chen等Jefferies Financial Group的分析师,7月12日和7月11日的相应楼盘数量还仅分别为58和28个。目前还不清楚这些开发楼盘中有多少买家拒绝偿还贷款。
Chen在7月14日发布的报告中写道:
“在过去三天里,停供楼盘数量每天都翻了一倍,这一事件将打击购房者情绪——对交付风险更高的民营地产商预售产品来说尤为如此,而且它还会抑制销售的逐步复苏。”
拒绝继续还贷,凸显出中国房地产市场风暴如今正在影响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而开发商流动性紧缩带来的挑战,叠加购房者违约,也将令中资银行的处境雪上加霜。
根据Jefferies,中国推迟交付房屋的按揭贷款约占房贷总额的1%。Chen说,如果每个买家都违约,那将导致不良贷款增加3880亿元人民币(580亿美元)。该报告没有估计有多少买家停还房贷。
图注:沪深300银行指数跌至两年新低 来源:Bloomberg
中资银行股7月14日延续了近期跌势,沪深300银行指数一度下跌3.3%。
一项彭博行业研究的中国地产股指数一度跌2.7%。分析师们认为,房价下跌可能是停供的另一推动因素。Chen写道,投资者担心房贷停供潮扩散到纯粹对房价下跌不满的买家身上,以及房地产销售受到的影响。
花旗集团分析师在7月13日的报告中表示,周边楼盘2022年的售价比过去三年里的购买价平均低了15%。中国5月房价已连续第九个月下跌,6月数据将于7月15日发布。
席卷了中国房地产商的危机现已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一度被认为财务较稳健的公司也未能幸免于最新一轮债券抛售。
Jefferies的Chen表示,虽然中资银行不良贷款的增长目前“可控”,但“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恶化以及房地产销售萎缩的背景下,未来可能会发生更多风险事件”。
一、期房预售风险
野村控股公司的分析师表示,拒绝支付抵押贷款的原因是中国普遍存在在房屋建成前出售房屋的做法。随着开发商现金困境的加剧,项目将完成的信心减弱。
包括鲁婷在内的野村分析师7月13日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即使在危机之前,开发商在2013年至2020年间仅交付了约60%的预售房屋,而未偿还的抵押贷款增加了26.3万亿元人民币。
鲁婷写道:
“预售给开发商、购房者、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带来了越来越大的风险,未能按时建造房屋会降低家庭购买新房产的意愿,而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意味着预售资金不足以完成烂尾楼剩下的建造。 ”
野村控股表示:
“我们特别关注购房者‘停止偿还抵押贷款’运动的财务影响,中国的房地产低迷在冲击离岸高收益美元债券市场后,最终可能会对在岸金融机构产生不利影响。”
二、监管部门研究防风险方案
随着烂尾楼业主强制停还房贷风波进一步蔓延,中国监管部门据悉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探讨防风险方案。知情人士透露,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金融监管部门7月12日和7月13日已与部分中资银行开会,讨论部分房地产项目停工情况及银行按揭贷款断供风险等,以防止更多购房者可能采取类似停止还贷的行为。
知情人士并称,目前尚未有明确解决方案,住建部要求相关地方住建局和银行尽快出具项目风险影响报告。其中两位知情人士还表示,一些银行计划收紧对高风险城市的住房抵押按揭贷款的要求。住建部尚未回复彭博寻求置评的传真。
因不满部分陷入流动性困境的地产开发商推迟交付住宅,中国多个省市出现购房者集体拒绝支付住房抵押贷款,这一现象中资龙头房企境内外债券近期跌势连绵。
中国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最新发布公告,回应“停贷事件”楼盘按揭情况称,涉及规模较小、风险可控。
随着疫情反复冲击,中资地产商仍在苦苦挣扎,边际放松的政策支持并未能有效提振需求,销售低迷和再融资渠道几近枯竭等因素,导致今年中资美元债市场上绝大多数违约都来自地产商,虽然保交付被放在优先位置,但烂尾楼在越积越多。
据克而瑞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末,24个重点监测城市尚未交付的问题项目总建面约2468万平方米,占2021年商品住宅成交总面积比重达到10%。其中,郑州、长沙、重庆和武汉等项目交付风险较大。
随着停贷风波蔓延,如果商业银行再进一步提高住房按揭贷款的门槛,这意味着潜在买家可能要承受更高的成本或更长的贷款审批时间,对本已疲弱的房地产销售无疑会雪上加霜。
一直以来,中国银行体系高达46万亿元的存量按揭贷款通常都被视为最安全的资产。央行在今年4月曾表示,中国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长期维持在0.3%左右;远低于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69%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