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近日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最终修正案遭到北京方面的反对。但港财经媒体“巨子ICON”独家报道指,来自北京的证券系统消息人士透露,就目前信息来看,监管高层似乎倾向于配合美方监管要求。
特朗普签署《外国公司问责法》由瑞幸咖啡引发。(Reuters)
去年因瑞幸咖啡事件,中美关系紧张而引发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特朗普(Donald Trump)签署这项法案是去年12月。法案在3月24日的新进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最终修正案,并征求公众意见。 该法案要求,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的,其证券禁止在美交易。消息一出,诱发中概股大幅走低,随后又因超高杠杆操作引发了而后的踩踏事件。
踩踏事件不谈,投资者更加关心《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对于中概股接下来的冲击。中方究竟是何态度,直接决定了中概股未来取向。
在《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背后,是中美两国多年来就中概股的审计争议。双方的核心矛盾在于美国监管机构要求审核中概股的审计底稿,而中国监管机构以“国家机密”为由,限制境内企业的审计工作底稿流出境外,但是中国《证券法》也规定了例外情形,只要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同意即可。
来自北京的证券系统消息人士透露,就目前信息来看,监管高层似乎倾向于配合美方监管要求。
有公开报道,中国证监会去年8月曾透露,指中方从未禁止或阻止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向境外监管机构提供审计工作底稿,只是对审计的内容要求需要良好沟通。
而上述人士亦透露,中国证券监管机构迄今已向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提供了多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审计底稿,主要是一些大型中概股。换言之,市值最大的几家中概股,事实上受到《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影响并不大。这点从市场表现上亦可以得到印证。在3月24日之后的三个交易日,阿里巴巴、京东、网易受到的冲击并不明显,价格波动处于正常区间,上周五踩踏事件时也都实现了明显的涨幅。
不少投资者,在上周中概股的“血洗”中,惊叹中概股的未来。但实际上,《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从去年年中开始谈,特朗普签署这项法案是去年12月。其实实际上并未对中概股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中概股在2020年全年涨幅54%,领先于纳斯达克的44%,而且在今年前两个月,中概股依然保持领先其他资产的势头。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1至2月,已有包括雾芯科技、容联云、祁连国际、亘喜生物、天演药业等13家中资企业在美上市,数量达到2020年全年的三分之一,也是历年同期家数最高的。按目前股价计,这些中资企业总市值已超400亿美元。若按照目前速度,中企赴美上市IPO数量今年有望达到70家之多。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陆续出现转型升级的新业态,但是整体经济资本化程度较低,股权融资仍然较少,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后疫情时代全球多国货币超发带来充裕的流动性,总体处于“缺资产”的供求状态,中资企业海外上市还会继续。
当然,《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也利好去年香港股市。如今已经有9只重磅中概股在香港二次上市。加上2019年的阿里,今年已经在香港二次上市的汽车之家和百度、哔哩哔哩,回归港股的中概股已经有13只。特别是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阿里巴巴、新东方、拼多多、京东、网易及百度是市值最大的6个,其中已经有5个在香港二次上市,拼多多的回流也指日可待。
据悉,除了这13家中概股,目前大约还有40多家中概股符合在香港二次上市的要求,虽然数量只是中概股中的少数,但市值比重却接近中概股总市值的一半。因此,这些公司在考虑二次上市的同时,应该也会积极与两国监管机构协商解决审计底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