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打上半场,国外打下半场,留学生打了全场。”
这句自嘲,成为了今年不少留学生在 2020 年被疫情冲击得乱七八糟的生活的真实写照。
自从新冠疫情爆发,留学生群体就成为暴风的中心。无论是踏上艰难的归国道路,还是留在被疫情席卷的求学国家,在越发冲突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严苛的政策环境下,他们的求学道路和人生轨迹突然就被改写了。
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好不容易熬过了初期的疫情爆发、熬过了中期的社会动荡,更艰难的还在后头。在新冠疫情爆发的第 10 个月, 71 万留学生们意识到一场更残酷、而且看不到尽头的“加时赛”已经开始:
如果新冠疫情还将继续持续半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出国留学还有多大的意义?夹在两地的他们,未来到底要在哪里工作和生活?
天价学费,在线网课
"See you guys in next class!"
早上 5 点,叶子和在屏幕另一端的老师和同学说声再见,随后登出了视频。她赶紧回到床上躺一会,因为两个小时后,她马上就要起来,赶北京的地铁。
叶子的家在昌平,但她每天都要去北二环,因为除了是一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之外,她还在一家公司做全职的工作。去年下半年她申请了美国好几所大学 2020 年秋季入学的研究生项目。
今年 2 月份的时候,新冠疫情在中国爆发,叶子就有些担心,为了分摊风险,她开始一边等待着美国大学的申请结果,一边开始在国内找工作。
3 月份,疫情在全球爆发。这时叶子已经接到了一些美国学校的 offer,同时一家北京的公司也向她抛来了橄榄枝。那个时候,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都宣布春季学期转成网课,而身在海外的留学生纷纷抢高价机票回国。她意识到即使入学,她可能整个 2020 年也都要待在国内了。
于是,她做了一个“激进”的决定:不仅接受了宾大的 Offer,同时还有这份在北京的全职工作。
如她所料,不久后,宾大通知所有学生,由于疫情原因,课程转成了网课,她成为了一个蹲在大洋另外一端上网课的学生。而她的职业生涯也开始了。
现在,她在北京这家公司已经工作了大半年。白天她和一个普通白领没有什么区别,赶地铁,做项目,偶尔还加加班,但回到她在北京租的房子,她就变成了一名学生,守在电脑前上网课。“只有周末的时候,才有时间读文献写作业。”她说。
但无论对于工作还是学习,叶子都有些失望,尤其是学习,她评价为“天价学费,在线网课”。
叶子之前在美国读过本科,这一次的“网课”求学经验让她非常失望。她回忆 6 年前在伯克利求学的经历时说,“在国外读书的时候, 1/3 的时间是在上课,1/3 时间是在跟着导师或者自己做研究,另外 1/3 的时间则是在和不同国家和民族同学的合作中体会社会差异。”
现在除了学业,其他的这些部分都没有了。“现在大家都没有时间互相熟悉和了解,文科的课程又都是讨论课,每个人都只在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基本上零交流。”但是学费方面,一点都没有变少。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选择出国的人来说,留学是一个跳板,它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更好的选择。
但现在,“网课”让留学的价值大大地缩水了。
“如果不继续深造的话,我想绝大多数的中国同学毕业后,唯一的选择就是在国内找一份工作。” Ariadna 说到。她从国内一所 221 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新媒体营销的工作,但是工作了 2 年多之后,她决定继续深造,于是就申请了宾夕法尼亚的传播硕士。
美国的硕士通常是 2 年,第一年是校园学习,第二年开始,大家更多的重心都是在校外找实习和工作。因为疫情,改为上网课的她不得不错过第一年的校园生活,这也意味着她更少接触当地人和社会,更不用说能够找到一份工作,留下来。
相较于新入学的本科生,本想是出国增加一些竞争力的两年制硕士 Ariadna 特别气愤,不仅学习体验本身大打折扣,而且留美的道路也阻断。“我不是一定要留在美国,我生气是因为这个选择现在几乎就不存在。”
因为不想上网课,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推迟了入学,但 Ariadna 并不想这么做,“我不想浪费这一年,而且未来是怎么样,还很难说”。她和两个同样也是留学生的朋友一起在北京租了房子,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讨论。此外,她还在一家做电商的公司兼职,每周去三天,“尽早修完所有的课程,拿到毕业证书,用它帮我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
现在,对于 Ariadna 来说,她唯一希望自己交的天价学费获得这张文凭,未来能够让她在市场上找工作的时候,更加具有竞争力。
回去中国
大环境已经发生变化,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是尽可能地把握住眼前的每个机会。
小蟹是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专业大四的学生。按照师兄师姐们惯常走的路径,她本应该在纽约找到一份实习,去 Linkedin 和上积极和之前同系的学长学姐 Networking,最后拿到一家美国公司的数据分析师的岗位。
但美国疫情爆发后,她辗转回国。现在,她在国内一边上网课,一边实习,一边申请研究生。她的同学里有的人选择 GAP 一年去一家国内公司做全职工作,还准备之后也留在国内;也有同学勇敢地在 6 月份从国内转机多地回到美国,完成一份当地的实习…
“每个人都不一样,但相同的是,没有人再去追寻传统,而是尽可能抓住当下。”她说。而最不追随“传统”的选择之一,就是毕业后直接回国工作。
小孙是“回国工作”的积极支持者。疫情之下,她已经回国远程继续自己的研究生项目 ,但是她从未想要回去英国工作,“(在中国)感觉每天都有新鲜的事物,有更多的机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从高中开始就在国外读书,本科去了英国留学, 小孙对于华人在各个地方的生活状况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如果要走学术道路,我觉得留在国外是很好的选择,但是如果是工作,我觉得在国内有更大的机会和空间,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小孙惊喜于国内这几年飞速的发展,每次回国都能发现一些“全新”的事物,很多甚至在国外都还没有见过。“相比我现在生活的城市深圳,之前在英国的读书地方真的是‘村’。”小孙说。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在英国办银行卡的经历,“特别无语,先是需要预约去银行,柜台办理之后,还要回去至少等一周才能够收到卡,还是邮寄”,而这个办卡流程放在国内,今天去柜台,办好了就马上就能拿到。
国内的文化和节奏都让小孙觉得更加亲切和适应,上课之余,她还在投资行业找了个实习。由于每天都可以接触到不同行业的创新公司,再加上同事基本上也都是之前在海外留学过的,在工作习惯和思维习惯上也非常类似,她工作得非常开心。“我真的不想再回英国了。” 她说。
现在小孙的生活重心完全在工作上,每天都在认真琢磨工作上的事情,现在对她来说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明年硕士毕业后,就立马正式正式入职现在的公司。”
虽然不像小孙这样坚定,但通过这次疫情,小蟹留美工作的想法也已经有很大的动摇。
小蟹一直觉得自己会“先在美国工作,攒一攒经验,之后再回国”,至少在今年 1 月,她一直觉得自己至少会在美国呆大概 3-5 年,找到一份工作,或者读研究生,但现在,她坦诚地说,“毕业后直接在国内工作,其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子扬在耶鲁大学学习数学和计算机专业,今年大三,目前人也在国内。他最近正在积极和远在美国的老师沟通,希望她能够给出一些建议,如何可以在明年暑假在美国完成一份实习。
“我从没想过自己要留在国外,我肯定是回来工作的。” 相比小蟹,子扬对于回国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他坦言“相较于美国这个国家的认同,他对于耶鲁的认可度更大”,尤其是这次疫情期间,耶鲁和其他几所美国大学一起成功起诉政府,让政府不得不撤销之前发布的行政命令,不能因为在线授课而取消学生的合法签证。
这次疫情也让子扬更加确定自己的想法,回到国内后,“像鱼回到了适合自己生长的水”,无论是日常的交流,还是文化上的认可,他都觉得非常舒适,并且也在积极准备,为回国工作积累更多的人脉和资源。
因为绝大多数的课程都是大课,他不必每天晚上守在电脑前,甚至还可以在看录播视频的时候跳过那些已经会的,效率反而比在学校的时候更加好。刚刚过去的暑假,他刚刚结束了一家创业公司的实习,在研发岗位上做一名程序员。还没在家歇几天,他就通过校友的介绍,找到了一家早期投资基金的实习,“了解行业,认识更多大佬。”
与之前在学校不同,子扬把这一段时间更多的重心放在探索和链接上。他最近正在打算举办一些线上和线下的的分享活动,把不同大学的留学生聚在一起,邀请学长学姐前来分享。
不过,这还不够,子扬也在思考继续深造的事情 ,例如读一个 MBA。这也和叶子、Ariadna 、小蟹的想法一致,就算是现在的工作再好,时间再忙碌,他们也要坚持把这个研究生读下来。
根据 BOSS 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 海外应届留学回国寻找职业的人数较 2019 年同期激增 72.9%。其中留学美国的占比最高,为21.1%,接下来是英国、加拿大,同时许多在港澳台高校毕业生也集中在大陆求职。
Nancy 之前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从事留学生相关的研究,毕业后她加入留学咨询机构,一直对于中国的留学生群体有着深入的观察,“2018 年以后,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毕业之后,直接回国工作。”
这和特朗普的移民政策相关,从 18 年开始,中国留学生申请工作签证被 RFE 的概率大大增加,而今年,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不断缩紧,例如取消一些敏感专业、敏感大学的留学生签证,缩短 F/ J 类签证在美国的停留时间,同时要提高 H1B 的申请薪资门槛。
Nancy 说大家发现留在美国越来越难,而且“身份”这个事情让人提心吊胆,束手束脚。
一边是“拒之门外”,一边是“敞开大门”。
这几年,许多国内的公司来海外大学举办招聘会,招募更多的海外留学生回国工作,并且给出和美国许多公司一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另外,社交媒体越来越发达,留学生们不断地从国内的亲朋友好有那里获得中国快速发展的信息。
Nancy 自己就是在 2018 年受到新的签证政策影响被迫回国,但是回国后,她从未后悔过这一次的选择,虽然她偶尔也会怀念纽约。Nancy 现在是公司的中国区负责人,有一个小的团队,而且“我的声音对于公司来说很重要”。
但着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回国,竞争也在变得越来越激烈,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市场经济环境也变得更加捉摸不定,而且从公司的层面上来看,海外留学生的身份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尤其是对于归国回来的本科生。
今天,如果一个留学生想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至少得有一个“研究生学位”。
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叶子看来,文凭本身也在“贬值”。
4 月份确认 Offer 之后,她发现不少学校都扩招了,包括自己的项目。而快到 6 月底的时候,她还收到哈佛教育学院的一封邮件,告知正在开放一个新的在线硕士课程,申请的截止时间可以到 7 月。“这让我觉得特别愤怒,这完全是在割韭菜。”
其实早于新冠疫情之前,“扩招”已经成为很多海外大学的常态。在美国,由于政府在不断地减少对于大学的财政支出,学费成为许多大学最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而一个国际留学生往往需要支付比本地学生两倍甚至更高的费用,因此在过去这几年来,美国许多大学都对海外留学生大开“方便”之门。
根据福布斯的预测,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美国大学今年损失可能超过 17 亿,部分学校甚至因此破产。而“扩招”的情况肯定会越来越明显。在已经对外公布的数据中,南加州大学 2020 秋录取率提高至 16%,共计录取了9,535名新生,比去年整整增加了 2,000 名。而耶鲁、哈佛在内的常春藤名校也在其中。
而更多的人预期 2021 年,大学不仅会继续扩招,同时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现在已经非常高的学费。
Carl 在 2000 年代初来美国读书,现在在硅谷的一家风投机构做合伙人,业余时间他会给许多年轻的留学生做职业导师,“过去伯克利一届大概是十多个人,现在百来个人。”
不过更让他担心的是全球各个高等教育体系本身的问题。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大学的课程和真实的职业需求脱节严重,一些文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几乎不能够帮助学生在市场上找到一份工作。“不仅仅中国留学生没办法找到工作,美国本地的学生也很难。”
小孙对此深有体会,她在英国前二的学校就读,相较于美国更偏实用主义的大学教育,英国本科教育更偏传统学术。大一回国凭借着学校的招牌,她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在北京一家非常知名的基金公司的实习。
但很快她就特别挫败,学校教授的知识并不能够帮助她画一个财务模型,“在老板的眼里甚至不如一旁在美国排名前 50 名学校学习的同龄人”。
Edge 是国内一家公司创业公司的 HR,她在行业里工作了很多年,这几年明显收到简历里留学生的数量正在不断变多,尤其是一些非技术类的岗位上,例如行政、市场等等。但是留学学历找工作中确实不具备什么优势,“现在学历只占很小的部分,更多的是你的经历,公司更看重在国外期间你是否做过符合的研究,或者有相应的实习经验”等等。
显然,雇主们看重的研究和实习,都因为新冠疫情变得更加困难。
无法阻挡的出国步伐
虽然对于留学的讨论越来越多,大家充满了焦虑和担忧。出国留学的选择对于中国家庭来说,依然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普遍的教育选择。
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头部的国际学校依然在如火如荼地招生,而在二三线城市,国际班、国际学校虽然受到一些影响,但是整体的趋势依然在上升。当地的家长正在热烈讨论这个教育选择将会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在留学行业扎根多年的 Nancy 也说到,留学的人数并没有减少,找到我们的家庭和往常差不多。
数字是差不多,但是态度明显发生一些改变,“最明显的反映就是 2021 年申请出国的学生绝大多数都选择了多国申请,包括之前比较小众的例如荷兰、瑞士这些国家,家长那边的反馈就更加明显,出于安全的考虑,他们并不希望把孩子送去美国。”
而从公司的角度来看,虽然留学生的巨大光环正在消失,但依然在职场上保有着一些潜在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一些跨国业务上,拥有留学背景的员工往往对于国际市场更加敏感,有更国际化的视野。“现在,越来越多的海归人才在职场上取得的地位越来越高,甚至一些人创立了自己的企业,因此未来在职场上,海归的优势并不会不见。” Edge 说到。
可以想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留学生,他们会回到中国,找一份工作。
(应采访对象要求,叶子、小孙均为匿名)
相关文章:
继2万元机票后,必须提供核酸检测才能登机,留学生回国太难了!
留学生回国难,待国外更难?除了张文宏,还有哪些专家的观点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