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晚间,贝壳集团正式提交美股IPO文件,股票代码为"BEKE",高盛、摩根士丹利、华兴资本为贝壳集团此次IPO的联席主承销商。
招股书显示,2019年全年贝壳集团收入460亿元,2020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公司营收71亿元同比下降12.7%。但第二季度市场随即反弹,公司收入暴涨至超过197亿元,同比增长72.4%。
卖房平台,年入460亿
2020年以来,疫情之下房产市场经历了先冷后热的变化。贝壳集团的招股书中同样显示了这一特点。
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三个月,贝壳集团收入7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82亿元下降了12.7%,招股书解释这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2020年第二季度随即房产市场转热。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三个月,平台上的GTV(总交易额)为人民币9993亿元,2019年全年为21277亿元。也就是说,仅2020年第二季度的总交易额就达到了去年的近47%。
同时招股书指出,贝壳集团第二季度收入不少于197亿元,同比增加约72.4%,公司净利润不少于27亿元,比2019年同期的4亿元增长589.3%,主要是由于2020年第二季度经济重新开放,需求激增。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过去三年贝壳集团所从事的房产交易服务,到底有多赚钱。
2017年到2019年,贝壳集团的营收分别为255亿元、286亿元、460亿元,营收增速从2018年的12.3%提高到了2019年的60.6%。
事实上,脱胎于链家的贝壳找房成立于2018年4月,集团从自营房产中介转向了吸纳众多房产经纪品牌的互联网平台。也是得益于这一策略,贝壳集团的营收上了一个台阶。
赚得多,亏得也多
营收虽然可观,但贝壳集团近两年的毛利率在24%左右,基本上还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也是房产经纪行业的共同特点。
不过,贝壳集团属于赚得多也亏得多的类型。过去三年,公司的净亏损分别是5.38亿元、4.28亿、21.8亿元。由于尚处于平台建设期,贝壳集团对于人力投入成本较高,因此尚未盈利。这也与贝壳转型平台,加大投入获取市场有关。
投入的效果也很明显,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贝壳平台上有超过42000个门店和456000名代理商,而截至去年同期,这两个数字分别是24000个和250000名,几近翻倍。
贝壳有底气用亏损来换取规模,背后是强大的资本能力。
招股书显示,贝壳集团创始人左晖持股28.9%,投票权46.8%,为第一大股东。其次为腾讯持股12.3%,软银10.2%、高瓴资本5.3%。大股东腾讯甚至为其在微信钱包首页留出一席之地,和滴滴、京东、美团、拼多多并列,支持力度可见一斑。
公开资料显示,链家从2011年拿到了来自鼎晖投资9400万元Pre-A轮融资,2014年拿到鼎晖投资和复星锐正资本的数亿元A轮融资。2016年4月,链家获得B轮60亿元融资,投资方来自腾讯投资、百度投资并购部、经纬中国、源码资本等。2017年初,融创中国26亿元战略投资链家,此外万科集团、新希望集团、华兴资本、高瓴资本相继战略投资。
2019年3月,腾讯领投贝壳8亿美元D轮融资,2020年3月,据媒体报道,贝壳确认已于2019年11月完成了D+轮融资,参与方包括软银、腾讯、高瓴和红杉,融资额超过24亿美元。
极强的融资能力让贝壳找房囊括了市面上大多数顶级投资机构与腾讯这样的资源“深口袋”,因而,即使业务亏损,贝壳集团并不缺钱,2017-2019年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82亿元、128亿元和319亿元。
如今的贝壳集团,旗下拥有45.6万中介员工,在全国拥有4.2万家门店,入驻了103个城市。
能否稳坐居住服务第一把交椅?
此次贝壳集团上市,有观点认为,这是因为原专注于线下的链家因政策监管迟迟未能上市,而创始人左晖曾与投资人签署对赌协议,如果2021年4月前没有完成IPO,需回购60亿融资及按年支付8%的利息。于是2018年链家启动战略转型,成立了轻资产平台属性的贝壳找房谋求上市。
但同时他提到,贝壳现在的加盟模式也面临一定的挑战。首先,强加盟方式对现有链家体系是一个冲击;第二,众多的加盟商难免良莠不齐,保持品牌不被伤害是对他们重要的考验;第三,对加盟商的管理过于严苛有不少抱怨的声音,生态伙伴的比例对贝壳来说也是重要的考题。
知名地产分析师严跃进提到,贝壳平台吸引了4万多商家,40多万销售人员,体现了平台极大的吸引力,但他们没有提到疫情会对下一步的房产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在这一方面,公司的经营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并且,如何应对房地产市场的降温,穿越这样的周期,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今的房产经纪行业市场格局是一超多强,一超是链家,多强中有我爱我家、中原地产。因为极强的地域性和对线下的依赖性,行业的地域发展很不平衡。链家在北京的份额最高,上海其次,但在杭州等南方城市,我爱我家也占有不少市场份额。
而在平台方面,安居客、58同城、搜房网、房多多等也各自分食一杯羹。不过,利用互联网降低获客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是行业共同的需求,居住行业的产业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谁能把这个需求解决得更好,谁就有可能获得更多同盟军加持,抢占更大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