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章中,我将尝试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加密是如何运作的(至少以其基本形式)。如果你对这部分不感兴趣,你可以跳过这部分,直接进入智能合约,不过我建议,至少对自己的投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正如在第一章中提到的,加密的两个特征是其安全性和不变性。但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中心化的组织花费大量的钱来维护他们的安全。尽管如此,他们仍然不仅容易受到外部势力的攻击,而且尤其容易受到内部势力的攻击。
如果有人有正确的钥匙,他们可以滥用权力为自己牟利。认为阻止这种情况发生的只是处于道德良知或对被抓住的恐惧,这种想法并不令人感到安慰。
而对于加密来说,这变得无关紧要,因为没有人拥有所有的密钥。相反,从数百到数千的个人拥有钥匙,他们不仅因为遵守规则而得到奖励,而且因为试图违反规则而受到惩罚。他们到底如何工作呢?我们来做个类比。
想象一下,有一家简单的银行,人们可以把钱存入银行进行安全保管。银行把所有的交易都记在分类帐上,以便随时可以追踪。
不幸的是,有一个聪明的小偷闯进了银行的办公室,对分类账做了一些修改,这样第二天他们去取钱时,不知怎么的,发现竟然比存款多。银行检查了分类帐,一切似乎都很正常。
现在想象一下第二种情况,我们有一家拥有11个分支机构的银行。他们都不信任彼此,所以他们提出了一个系统。每个人不仅决定记录自己的交易记录,而且还派代表到每个分支独立地写下他们同事做的每一笔交易。
这样,如果有争议,分行可以比较他们的分类账,并以多数决定哪一个是正确的。但仍然存在一个问题:当代表们在各分行之间进行分类账比较时,遭到了小偷的袭击,那么超过6家分行的总账就发生了变化。
所以他们又增加了一个额外的步骤:在每一页分类账的最后,银行将把这一页交易的所有价值放入一个复杂的等式中,并将它们在文件中得到的东西记录下来,以妥善保管。
在下一页结束时,他们将再次将所有的值相加,但也使用前一页的答案。是不是看起来非常复杂?那么这对其他事情有什么帮助呢?
这花了小偷很长时间,实际上是几个星期。在此之前很久,银行就意识到出了问题,于是从众多的分类账中拿出一份。
现在,当一群盗贼攻击代表时,他们不仅要改变这些项,还要确保他们所做的改变,在进入复杂的等式时,仍然给出相同的答案。这将花费小偷很长时间,实际上是几个星期。在此之前很久,银行就意识到出了问题,于是从众多的分类账中拿出一份。
实际上,还有一件事使这个系统更加安全。为了防止银行与客户串通一气,每当分支机构同意大多数其他银行的意见时,它们就会得到奖励,如果它们属于少数,就会被罚款。事实证明,遵守规则比试图打破规则对分支机构更有益。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看到这个类比与“区块链”(分类账系统)和共识方法之间的区别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