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6年,司法鉴定平台千信网就出具了第一份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证据司法鉴定书。
2018年6月2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采纳了原告基于保全网提供的区块链存证电子数据,这也是全国首次确认了采用区块链技术存证的电子数据具有法律效力。
同年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第11条表明,“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数据,通过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等证据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术手段或者通过电子取证存证平台认证,能够证明其真实性的,互联网法院应当确认。”
今年11月,全国首例区块链存证刑事案件在浙江绍兴上虞区法院宣判。
在该案件中,被告人王某分别在江苏、浙江以及江西等地以借款名义骗取他人财务176起,共计骗得人民币9993元。
尽管诈骗金额不大,但由于被害人众多且分散全国各地,如果将相关证据通过传统的光盘形式记录并在公检法之间流转,由于流转过程过于繁琐,很难保证数据信息不会被损毁或不被篡改。
而在此次审理中,上虞区法院联合蚂蚁区块链团队,以区块链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并通过后期哈希值比对,从而确保证据的真实性。
从第一张区块链司法鉴定书到第一个区块链证据,从最高法院出台相关规定到全国首例区块链刑事存证案件审理。
区块链技术,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凭借自身不可篡改、可溯源等诸多优点,在法律领域“站稳脚跟”。
然而,区块链技术在法律领域的步伐并不止于此。
2018年9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天平链”正式建设完成并上线运行。
同年9月1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司法区块链正式上线运行,成为全国首家在审判工作中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法院。
此举意味着,只要纠纷当事人能提交完整可信的证据,在链上机构的见证下,很多纠纷就不必再到法院,双方直接就能协商解决。
从细微到全面,从杭州到全国,区块链技术在未来,或许会在法律领域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关注币海启行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