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区块链 >  苹果要抢特斯拉的饭碗?会成为汽车领域最强玩家?
苹果要抢特斯拉的饭碗?会成为汽车领域最强玩家?
 茨威格的猫    
2020年12月27日 04:06
  收藏
   

12月19日,市场传出大消息,高瓴资本158亿投资隆基股份,在这之前,高翎还参与了宁德时代的定增,100亿。

12月21日,周一,隆基毫无悬念涨停。

让人诧异的是,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也勇创新高,收盘怒涨12%,创下一个历史:创业板改制以来,单日涨幅首次突破10%。

异象背后必然有大事发生。结果当天夜里就曝出苹果造车的新闻,果然,我大A还是熟悉的套路。

12月21日深夜,曝出一则大新闻,苹果要造车了!

准确说,是造车的时间表提前了,从2023年提前到2021年。

2014年,苹果的汽车计划“泰坦”上马,革命性堪比T型车。这么多年下来,泰坦团队变动很大,苹果内部造车路线没有统一,主要分歧在于全自动驾驶。

电动车、新能源是新宠,那种香得不得了可以影响上百年的宠儿。

1908年,福特的T型车革了马车的命,汽车开始走入千家万户,整个过程持续了一百多年。

时至今日,传统汽车行业变得老气横秋,本质创新没有了,开始玩些虚的。

内燃机的进步逐渐停止,油车企业开始玩灯、玩音箱、玩内饰。今年全球主要国家心照不宣地加码电动车,反正要刺激,总不能刺激传统行业吧?

汽车行业的新一轮革命,渐行渐近。

在苹果消息泄露之前,国内巨头上汽、长安、广汽、华为、腾讯、阿里、百度、宁德时代、国轩这些行业龙头开始合纵连横,两两配对。2015年之后,电动汽车行业迎来了第二波高潮。

爆料的是台企,包括和大、富田、和勒等企业。其中富田电机是特斯拉大型车的电机供应商,贸联是特斯拉线束的供应商。

消息源具备可信性。美股夜盘,苹果走势和道指基本重合,但尾盘突然走高,可信度+1。

至于特斯拉为什么大跌,我认为主要原因不是因为苹果进入赛道,而是前一天放量大涨,涨过了。

12月19日,因为纳入指数的关系,被动基金买入,道指特斯拉的成交量急剧放大——换手23%,成交1200多亿美金(你没看错,是美金,约等于整个A股一天的成交额)。这种放量大涨后跌个5%很正常。

传闻和股价留给时间去验证。

比短期股价更重要的是,在新浪潮来临的前夜,你有没有做好迎接这个浪潮的准备?对于已经发生的大变革有没有足够的认知。不了解的人,想想二战,想想广岛原子弹吧。

在电动汽车已经满街跑的年代,还在纠结电车续航的童鞋们,可能真的太保守了。

不否认保守派也能在股市赚到钱,巴菲特的信徒和马斯克的粉丝没有必要相互攻击,没有意义。

今天咱们从行业和竞争的角度来聊一聊,苹果造车加速的意义,以及对投资方向的影响,也就是所谓的大逻辑。

对于创新性行业,不搞明白这个问题,没有办法谈研究。


谁投电动车  谁大涨?

先亮明我的观点,汽车行业的变革,将带来交通运输行业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从马车到汽车之后,交运行业最大的变化。变革的核心是智能化和电动化。智能化的核心是实现L5级别自动驾驶;电动化的核心是找到兼顾价格和性能的电池材料体系方案。

为什么非L5不可?

现在很多车辆已经具备车道保持,ACC自适应巡航,AEB自动刹车这些L3级别的功能。但这些功能只能用鸡肋来形容,不足以把驾驶员的双手从方向盘上解放出来,也就失去了意义。

有一次在高速上开启自适应巡航后,因为注意力放松,我险些睡着,惊出一身冷汗。所以现在这些功能让消费者很纠结,付费意愿不强。

我为什么一直强调解放驾驶员呢?

因为,时间就是金钱,你愿意为通勤路上的两小时付出多少钱?雇佣一名职业司机一年需要多少成本?如果全自动驾驶服务卖十万,二十万,你愿意付费吗?单是中国就有4亿多驾驶员和3000多万货车司机。

对于这样一个几十万亿级别,而且能够极大提升整个社会效率和福利的赛道,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投入也是值得的。从胜率和赔率来看,风投资金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

特斯拉市值超越九大车企之和,车和电动化支撑不起这个市值。

传统汽车行业的估值体系已经如雪山般崩溃,行业的天花板打开了。

在大洋彼岸,自动驾驶越来越近,最近又有重大突破,谷歌旗下waymo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前排已经没有了驾驶员,这些车辆在凤凰城已经运营600多万英里。

但这远远不够。

在95%的置信度水平下,如果要证明自动驾驶车辆导致的交通事故死亡率比人为驾驶低,至少需要50亿英里的实际道路测试,这是美国兰德公司的数据发现。

“里程噩梦”一直是限制自动驾驶规模化商业应用的一大阻碍,即使强如Waymo,实际道路测试里程仍然偏少。目前搭载硬件2.0版本的特斯拉车型,每个月可获得近10亿英里的行驶里程,数据量之大是Waymo无法企及的。12月4日,百度和上海嘉定达成协议,将在嘉定落地规模化的RoboTaxi车队。

12月15日,传出消息,百度也要下场造车,股价罕见大涨14%。

我以前在二级市场,看的主要是电池,后来又在一级市场体验了一把,公司是某头部新势力造车企业。据负责看智能化的同事讲,2020年行业进步和投融资明显加速。

关于电动化,为什么要兼顾成本和性能?

日本车企落后了。

转做一级后,看的是电池,还是最高精尖的固态电池。说出来可能要让大家失望,布局最多的日系车企,雷声大雨点小,好高骛远,直接瞄准全固态,折腾了十几年,核心专利没有太大进步,现在连个像样的试验线都没有。上一次商业化还是法国的博洛雷公司搞的,距今已经十年左右。


中国怎么样呢?

国内融资领先的辉能科技、清陶发展、赣锋许晓雄团队以及卫蓝新能源,技术路线类似,以现在手机和汽车上用的液态电池为起点,逐步降低电解液含量,这个路线没有跳出现在电池厂的研发路径,宁德时代们也在做类似的研发和升级。

到了全固态阶段,绕不过去的材料是固态电解质,硫系材料不稳定,陶瓷类材料界面电阻太大,目前这两种固态电解质都没有办法产业化,日本人比较自信,基本只做最难的硫化物材料。根据这些企业的时间表,全固态都在5年以后。

5年以后,黄花菜都凉了。

5年以后,电池环节的入场门槛将提升到千亿级别以上,特斯拉、宁德、比亚迪、LG都在进步,液态电池成本在降低,性能在提升,五年后即使没有补贴,也足以支撑电动化。

5年后,创业公司很难有机会了。

关于成本的讨论,其实就是磷酸铁锂和三元的争论,锰酸锂、钛酸锂这些已经出局。镍每吨十几万,钴最高冲到过80万,铁只要几千块。

四年前瑞银曾经出过一份报告,测算电动车普及状态下,钴和镍的价格弹性。结论就是钴的紧缺程度超乎想象,全球储量大概十年就会消耗完。

镍稍好一些,关键是资源被印尼垄断,一旦起量,涨价是必然,和钴的问题是一样的,刚果和嘉能可垄断,傻子才不涨价。

价格大幅波动,供应链不喜欢这样的事。成本无法消化,稀有金属价格翻一倍,单车成本就要提高几千甚至上万。

目前磷酸铁锂电池价格约为0.6元/Wh,三元电池价格约为0.8元/Wh,相差25%,这是电池层面的价格,在材料层三元材料价格是磷酸铁锂的3倍以上。

磷酸铁锂什么都不行,但有一点好,就是便宜。

锂资源其实是十分充裕的,供给现在也已经上来。技术路线的争论不会停止,磷酸铁锂的CTP和刀片电池方案只是1.0版本,后续会继续降价提性(比如被诟病的低温性能),三元厂家也会继续压低贵金属用量,提升安全性能。

综合来看,我更加看好磷酸铁锂。低价使得磷酸铁锂有更多的应用场景,目前做储能的公司几乎都采用磷酸铁锂方案。

在电池领域,把钴用量降一半,把磷酸铁锂电池模组重新设计,这种创新已经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动作了,想要一飞冲天,除非上帝出手。

一句话,不是三元不好,是钴和镍的供给格局决定了三元体系难以支撑电动汽车大规模量产。平价车型只能选择更廉价的磷酸铁锂方案,当然,我也有可能被打脸。

技术之外,更大的阻力是基建、法律和配套服务。

变量之大,已经超出多数行业研究员的能力范围,尤其是法律层面。

先说基建,自动驾驶方案,很挑路况,比如车道标志线,路牌。一二线城市还好,但到了基础设施差一些的地方,“路况”就没那么好了。基建的另外两个层面是5G建设和充电装,这个不用多说。

法律层面最复杂,交通法设置更高级别的法律都要跟上,不然车怎么上路?出事故了怎么定责?

配套服务主要是保险,车和驾驶方式变了,保险的条款和定价也要跟着改变。

另外一个无法量化的因素就是消费者的心理障碍。

这个变革是牵涉到整个社会的,变量很多,不可能做太精准的预测。如果真的能够实现,整个社会的效率和福利都将大幅提升。和汽车取代马车一样,这个进程是漫长的。

苹果入局,意义相当于二战后期,美国对日德宣战,最强玩家带着天量资源进场了。


苹果是汽车领域最强玩家?

苹果造车,有哪些优势呢?

1、市值2.18万亿美元,全球第一。

2、全球最有钱公司。2019年回购加分红累计花费1500亿美元,特斯拉创立至今的资本开支也没有达到这个数字(特斯拉的资本开支合计大致在500亿美金)。苹果目前的现金储备在2000亿美元左右。当然苹果如果造车,肯定会选择融资,因为现在资金太便宜了。

3、软硬兼备。这方面,苹果全球最强。iOS的强大无需赘言,硬件开发和供应链管理方面,苹果说第二,谁敢自称第一?芯片算力方面,苹果在10nm时代就已经甩开高通,不止系统优于安卓手机,芯片也比安卓手机强大。如今甚至抛下英特尔,自研PC版本的M1芯片,性能吊打英特尔。可以说苹果已经是最强芯片设计公司。

4、光学领域已有积累。Iphone X之后,苹果凭借Face ID的独创性,把安卓阵营甩在身后,三年过去了,安卓阵营依然没有靠谱儿的结构光方案。苹果甚至在最新的iPhone和iPad上面引入了激光雷达。自动驾驶离不开光学方面的积累以及跟算法、系统的匹配。这都是苹果的强项。全世界范围内找不到第二家具备这种能力的公司。

5、号召力强。苹果在创新方面比较保守,产品极少翻车,用户的忠诚度和信任度无人能比。用户甚至能接受他的贵,这样一个品牌做用户教育是有优势的。

当然,希望苹果不要把天价配件以及不送充电头这样的传统带到汽车行业。

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差异很大,但有一个共性,打破行业边界。

智能手机打破了工业品(家电、电脑)随着时间降价的规律。手机越卖越贵,是因为手机上承载了越来越多的功能,从通信,到影音娱乐娱乐,游戏,学习,工作,拍照,录像,越来越多。

iphoneX推出之后,苹果业绩成长高于产品销量的增长,因为手机价格跳升,从6000人民币跳跃到了近万元。

这个逻辑也适用于智能车,你的汽车以后可以帮你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取快递、接孩子。因为车无法像手机一样随身携带,更多花里胡哨的功能是没有意义的。

最后,说回投资:除了已经聊过的磷酸铁锂,另外一个方向是电网的改造和充换电建设,充换电现在又有了争议,需要再观察。

电网的改造是势在必行的,在全电动时代,虽然用电的量相比油的价值量要打三折左右,但这个市场依然足够巨大。最大赢家自然是国家电网,截了两桶油的买卖。电力设备行业高度国企化,受益最大的应该是国企,上市的不多,有确定性,但预期回报现在依然不太好测算。

智能化方向,A股已经有两家公司开始冒尖儿,市值也是细分行业的前二,最终成长路径参照苹果供应链。

电池环节的其他公司,相关研究已经很多了,确定性高的龙头也已经被市场选出来。以上这些只代表个人对行业的分析,绝非投资依据。

未来几年,如果无视这个赛道,大概率会后悔。每次大跌抄底时,除了白酒和消费,别忘了电动化和智能化这两个方向的公司。

在手机行业,雷军一直说要感谢苹果,因为苹果打通了供应链,这些供应商很多时候也会为安卓阵营服务。

留给燃油车企的时间不多了,市场就是如此,马车只能进博物馆。


编辑: 茨威格的猫
更多财经请关注 WX: Chaocaijing123456
币海财经: 全球财讯门儿清 https://www.bihai123.com/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