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加密货币中的一个子类,隐私币或又称匿名币,非常受自由主义者推崇,因为这类币的设计初衷是用来隐藏用户的数据和交易,有了匿名功能,个人持币,发送和接收的代币,都不会通过区块链的公共交易记录被观察、追踪和链接。
然而,这项技术让大公司和政府更难追踪人们的想法,因此,他们经常怀疑匿名币是一种非法工具,只用于犯罪活动,隐私币也处于越来越强烈的监管风暴中。
例如,欧洲刑警组织(Europol)已将门罗币、大零币列为网络犯罪工具,理由就是这些币很难追踪,可能被用于恐怖主义融资或被制裁的政府使用。德国联邦财政部也在去年9月表达了类似的担忧。
最近,又有监管机构对隐私币出手了。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FSC)宣布,从2021年3月起,韩国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和虚拟货币供应商将禁止交易具有高度洗钱风险的隐私币。
金融服务委员会目前已经将这些新的指导方针加入了现行的《特别支付法案》,该法案专门处理加密货币在韩国的合法性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该机构在文件里将隐私币称为「黑暗币」。具体来说,受影响的隐私币包括门罗币、大零币和达世币。
去年9月,韩国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就曾掀起过一波下架隐私币的风潮。主流交易所OKEx韩国分部选择不再支持五种隐私币。同一周内,UpBit又宣布下架6种隐私币。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在去年6月发布了加密货币监管指南,要求交易所在交易过程中收集并传递客户信息,包括汇款者的姓名、帐号和位置信息以及收款者的姓名和帐号。而隐私币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混淆交易,一些交易所发现,与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实现隐私币合规,不如将这些币直接下架更容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