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得从一个传言说起。
就在不久前,一则关于特朗普“可能动手炒掉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消息在市场悄然流传开来。投资圈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吧?他真敢?但接下来的走势和市场反应,似乎表明聪明钱已经开始计入“美联储风险”这个新变量。
这是一次积怨已久的冲突。
特朗普对鲍威尔的不满由来已久。在任期内,他多次批评鲍威尔加息太慢,降息不力,甚至直接在社交媒体上给鲍威尔起外号:“Too Late Jerome”(行动太慢的鲍威尔)。
而这次,情况似乎更进一步了。多家媒体爆料,特朗普身边有人建议他撤掉鲍威尔,以推动更快更大幅度的降息。但同时,白宫幕僚也劝阻他,你真的要动美联储?你确定要冒这个险?
理论上,美联储主席拥有相对独立性,不能随便被总统解职。现行法律设定了较高的罢免门槛,保护央行不受政治干预。
但问题是,美国最高法院正在审理一个叫“特朗普 v. Wilcox”的案子。一旦裁决扩大总统权限,未来“总统干预美联储”或不再是禁忌。
这也是市场开始紧张的原因之一。
有趣的是,尽管特朗普放话连连,但市场似乎并没有完全买账。
美股在相关消息传出后并未大幅反弹,反而在近期多次下挫。标普500指数本周小幅收涨,但道琼斯和纳斯达克仍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
而债市更为敏感,美债收益率上行,美元指数一度回落。聪明钱似乎已经开始对“政治干预央行”这个潜在风险进行重新定价。
正如嘉信理财固定收益策略主管Kathy Jones所说:“如果特朗普真的动手,市场不会无动于衷。美元可能大跌,美债收益率跳升,信心也会崩。”
而且,这不仅是美联储的事,更是美元资产的信任底线。
当前,全球资金依赖美债和美股作为“避风港”。一旦央行失去独立性,外资可能加速撤离,而这正是近期市场开始关注的“系统性风险”。
某种程度上,投资者对鲍威尔的支持,其实是对美联储制度本身的信任。
正如Interactive Brokers首席策略师所说:“我们低估了机构独立性对国际投资者的重要性。”
所有事件复盘下来,后续我们可以主要关注四点内容。
美联储独立性会不会被打破? 如果鲍威尔被撤,那将是全球央行体系的一次“黑天鹅”。
美元资产是否还能稳坐“全球定价中心”? 外资是否开始重新评估美股、美债风险敞口?
美联储政策前景如何? 降息的路径是否会因此更快、更不确定?
股市还能“靠消息弹”吗? 市场是否会进入“政治风险主导”的阶段?
总统盯上了美联储主席,听上去像是宫斗剧,但这不是肥皂剧,而是价值数万亿美元的风险敞口。历史告诉我们,制度的稳定才是市场信心的锚。当这个锚开始动摇时,即使风平浪静的表面下,资金的流动也会悄然改变方向。